“李廣和張騫一路, 李廣領四千騎兵為先鋒,張騫帶一萬騎跟在後麵。然後張騫他……迷路了!難怪大家都懷疑衛青和霍去病自帶GPS,在漢軍將軍中, 不迷路的舅甥二人才是一股清流啊。如果說李廣總迷路, 是魯莽有時連向導都不知道帶上,那不至於所有人都不知道帶向導吧?”
“尤其是張騫, 我琢磨著,再沒有人比張騫明白出關後,帶向導的重要性了。然沒想到最不可能迷路的張騫竟然迷路了, 當然, 張騫比李廣、公孫敖這些老六好多了,雖然走岔道了, 但又找回來了。”
“霍去病等了公孫敖兩天,沒等到人,張騫雖然讓李廣等了一天, 但好歹等到人了。不過他們本就是前後軍,原計劃彙合也有時間差,那麼張騫走岔道,耽擱的時間預計是在一天以內吧!但沒辦法戰場瞬息萬變,許多看似不大的誤差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不過同為老六,博望侯這個老六還有的救,至少沒等李廣全軍覆沒才趕到,他在李廣與匈奴遭遇戰的第二天趕到了戰場。隻是這把李廣有點慘,因後軍延誤, 他獨自撞上了匈奴大部隊,被匈奴左賢王以四萬騎兵包圍了,敵軍十倍於漢軍。”
“然與當年領一萬騎兵, 一天打光,自己被俘相比。這一戰李廣完全發揮出了一名老將的實力,自己負責穩定陣型,布圓形陣勢。派兒子李敢作為尖刀衝鋒,提升士氣。圓陣是古代野戰防禦戰時陣形,比如項羽兵敗於垓下,僅剩28騎後就是布圓陣,可見這個陣法應該比較適合野外以少防多。”
“李廣部與左賢王部一直廝殺到第二日,張騫援軍追到,驚走了匈奴人。此時李廣部已戰死過半,箭基本用完。算上傷員,已經沒什麼人能打了,因此漢軍並沒有追擊,而是選擇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此戰李廣所部戰死過半,但殺敵也已過當,不過折算太嚴重,功過相抵,依舊沒能封侯。而張騫則因延誤戰機,判死,金贖為庶人。”
正帶著使團走在路上的張騫羞愧掩麵,堂邑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
“結合之前推測的情況,李廣此番麵對的敵我差距應該是更大。然前番折損一萬騎兵沒聽到個響,此番李廣卻以四千騎兵撐到了第二天等來援兵。我想原因不外乎如下,比如前麵說過李廣帶不了太多兵,帶四千比一萬更讓他得心應手。”
“古代將軍指揮士兵主要是用令旗、戰鼓等,甚至是靠吼,以上指揮方式都存在明顯弱點,就是有範圍限製。這種硬件條件下,如程不識那樣有指揮係統可以將軍令層層傳遞,以保證政令通達。”
“又比如霍去病,史書沒有記載他的軍紀,但有說他不與士兵同甘苦,指揮士兵依靠的是賞功罰過,即有功必然有賞,有過必然罰。從中推測霍去病的部隊必然也是軍紀嚴明,因為隻有軍紀嚴明才能做到賞功罰過。”
“但我們前麵說過了李廣領兵方式缺乏紀律,指揮係統鬆散。人少不需要中間的將校來傳遞命令,依靠令旗就可以很好的組織防禦陣型。在不占據人數優勢時,恰當的防禦陣型縮短戰線,就會讓對方無法鋪設開來,充分發揮人多的優勢。”
“說的簡單點,你有一打五的實力,對方卻來了十個人,這個時候你得想辦法,讓他們不能十個人一擁而上,比如找個背靠牆的位置又或者說找個狹窄的小巷,讓十個人不能同時擠到你麵前,同一時間頂多四五個人和你打。當然在草原上不會有牆和小巷,但恰當的防禦陣型會讓同袍戰友成為彼此可以依靠的牆。”
“但在人多時,李廣的指揮能力可能不足以組織起嚴密的防禦陣型。鬆散的陣型很容易就會被敵軍衝開,陷入各自為戰,再被敵人個個擊破。這就是為什麼李廣帶一萬人比帶四千騎兵,死的更快。”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其他因素,比如說士氣。龍城之戰前,漢軍畏懼匈奴,很容易未戰先怯。這種畏懼緊靠李廣個人勇武身先士卒很難徹底克服,而到了這裡,漢軍對匈奴已經打了許多勝仗,士兵上可以從心理上俯視匈奴人。不僅不覺得匈奴人難以擊敗,甚至覺得一打多也不是問題。因此即便最初因敵人數目多而生怯,但在李廣父子鼓舞士氣後,也會跟著熱血上頭。”
“其次,前一回李廣與其他將軍是分兵,李廣和部下都知道他們沒有援兵。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戰況不好,士兵的心態會崩的很快。韓信的背水一戰固然是古代經典戰役,但後麵學韓信,不翻車的少之又少。”
韓信眉頭稍展,身為大漢三大戰神之一,對於天幕隻說衛青和霍去病,韓信很有些失落。可這也沒辦法,誰讓天幕以女子為主題,圍繞她們身邊的人展開講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