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殺伐果斷(1 / 2)

“前麵說過後妃和因她而被皇帝重用的娘家人是舉薦人與被舉薦人的關係, 或者比這層關係還要更密切。普通被舉薦人犯錯,正常情況下,皇帝不會因舉薦人寬恕, 甚至會追究舉薦人。外戚犯事,皇帝卻很容易因後妃的關係一再包容, 典型案例如明孝宗朱佑樘。”

“史家認為明孝宗力挽危局,清寧朝序,恭儉有製, 勤政愛民,功業不亞於太/祖、成祖【注1】。在個人品德方麵還勝於先祖, 被譽為大明朝的中興之主。姑且不論朱佑樘的功業能否與先祖相提並論, 在明朝的一眾皇帝中, 朱佑樘的風評無疑是中上,算得是位明君。”

年輕的朱佑樘登基已有兩年, 尚未完全掌控朝政,聽到這個評價倒是狠鬆了口氣。不僅朱佑樘鬆了口氣, 孝宗朝的文臣武將也狠鬆了口氣,君與臣雖然有時是東風壓倒西風的關係,但沒有人願意坐在上麵的是個昏君。

朱佑樘是土木堡之變後的第三任皇帝,但於朝中許多高官而言那場禍事卻不算遙遠, 甚至許多人少年時親曆過那段曆史。如太/祖那種殺心重的君主, 官員懼怕, 但如英宗這樣的昏君卻比前者更可怕。前者還能推測一下他心思和目的, 後者你完全猜不到對方會出什麼招。

“可朱佑樘對張皇後的兩個弟弟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伯張延齡沒有底線的縱容卻一直為人詬病。這兩位小國舅可以說是無惡不作,大明的諫官那也是出名的頭鐵,參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張皇後哭一哭, 這事也就過去了。”

這個可字一出,大明諫官立即蠢蠢欲動了。

“這兩位國舅就在明孝宗和張皇後的縱容下,為禍百姓許多年。直到明孝宗的兒子明武宗青年無嗣而亡,孝宗一脈絕嗣。兩人失去了靠山,才終於伏法。”

此言一出,不僅朱佑樘心下直跳,少年明武宗朱厚照也是麵色驟變。不管這個訊息對兩位皇帝的刺激,諫官更關心如何將兩個國舅參下去。

孝宗朝張鶴齡、張延齡年少,尚未做出什麼不可挽回的惡舉,若明孝宗和張家能狠下心管教沒準還能少兩個禍害,可是武宗朝,兩位國舅已經罪惡累累,有天幕背書,諫官勢必要踩著兩位國舅一戰成名了。

“相較於官員,外戚確實有許多特權,然正因此,外戚也應該承擔起更多責任。再說衛子夫和李夫人,同樣是一帶三:衛子夫的嫁妝——衛青、霍去病、霍光,都是大漢功臣;李夫人的嫁妝——葬送了無數漢家兒郎,巫蠱案添柴加油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男寵李延年、yin亂後宮李季,主打一個‘本事’越大禍害越大。”

原本因衛家外戚身份不喜的漢武朝臣子突然覺得衛青都順眼了。

“我不喜歡鉤弋夫人搞封建迷信以所謂‘神異’謀進身,但也同情她無辜被殺。漢武帝的後妃,從陳後、衛後、到王夫人、李姬等,也多以憐憫為主。唯獨對李夫人憐惜不起來,原因就是她帶上桌的這三個爛人。強捧遭天譴,強捧李廣利這種外戚,尤其遭天譴。”

“然李夫人臨死前的謀劃可以說非常成功,漢武帝果然對其憐惜非常,以皇後之禮下葬了李夫人。請注意,此時的皇後和太子並沒有任何讓漢武帝不滿的地方,但在皇後在世的情況下,完全沒有顧忌皇後的臉麵,就以皇後之禮下葬一個寵妃。”

“如果這個寵妃無子,也沒什麼大問題。宋仁宗也曾在有正宮皇後的情況下以皇後之禮下葬張貴妃。當然了,皇帝追贈皇帝的,《宋史》並不承認,後世也依舊習慣稱呼其為張貴妃。但仁宗的曹皇後和張貴妃都沒有兒子,以皇後之禮追贈張貴妃,頂多是讓曹皇後臉上無光,對前朝沒有影響。”

“可同樣的事情,放在衛子夫和李夫人身上就不一樣了,衛子夫和李夫人都有兒子。衛霍在時,所有人都知道皇後和太子的位置不可動搖,可現在呢?”

“霍去病走了十多年了,衛青也走了,隻餘下色衰愛弛的皇後,原本已經有人想要蠢蠢欲動要拉皇後和太子下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還寵愛起了劉髆這個幼子。且與其他三個妃生子完全不同的是,漢武帝親自為劉髆選了夏侯始昌作老師,並以夏侯始昌為太傅。”

“漢武帝劉徹是非常任性的君王,他做事很多時候都是一己好惡,不顧旁人死活的那種。不管是以皇後之禮安葬李夫人,為劉髆設太傅,大概率隻是當時高興,而不是什麼對太子不滿之類的原因。若真的厭惡太子喜歡劉髆,在太子死後劉髆生前的幾年,完全可以立劉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