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級戰列艦
實際上,南海艦隊的旗艦,指揮艦蛟龍號,其原型藍嶺兩棲指揮艦67年2月27日動工建造,1969年1月4日下水,1970年11月14日服役。它也是二戰以來設計的最大的指揮艦。?在蘇正陽前世所在的藍星世界,藍嶺號兩棲指揮艦,一直是作為美軍第七艦隊的旗艦跟指揮艦的,其科技水平,足足比蘇正陽穿越而來的這個世界高出了半個世紀左右。
"藍嶺"號的出現使美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功能齊全、性能先進的大型海上指控中心,從而在技術上徹底解決了大規模海上聯合作戰的指揮問題。
"藍嶺"號服役後不久,另一艘姊妹艦"惠特尼山"號也加入了美國海軍的序列,成為大西洋艦隊的旗艦,至此,美國海軍兩大艦隊的旗艦全部由藍嶺級指揮艦擔任。
悠悠25年,在全世界每一個海洋上,在美國海軍每一次重大部署中,到處都能看到"藍嶺"的身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藍嶺"號的出現並沒有像其它新型艦艇那樣,引起全世界海軍的群起仿效,並且美國海軍也遲遲沒有確定下一代兩棲指揮艦的建造計劃。時至今日,"藍嶺"號和"惠特尼山"號依然各自一方,形單影孤地航行在世界兩大洋上。真可謂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
如今的藍嶺號兩棲指揮艦,將會在這個世界上,在蘇正陽麾下的海軍部隊中,重新煥發屬於自己的光彩。
參觀完蛟龍號後,蘇正陽再次在蒙巴頓的帶領下,登上了南海艦隊的主戰列艦之一,其原型為扶桑的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艦體長寬比為6.76:1,為主炮射擊提供了穩定的平台並儘可能縮短了重裝甲覆蓋的麵積;艦艏上部明顯前傾並大幅度外張,其前甲板內側的細腰部呈內凹的曲線狀,其形態與美海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相似。采用球鼻艏配合船體良好的線形設計,使艦體的減阻性能十分優良,以15萬匹馬力的主機功率使航速超過27節;
大和級的艦橋為扶桑特色的塔式艦橋,高達45米。艦橋之後是單煙囪,容納通向各鍋爐的煙道,煙囪儘量向後傾斜遠離艦橋,以避免排煙影響艦橋工作。艦艉露天甲板之下有容納艦載飛機的機庫與艦載小艇的舷側隧道狀艇庫。大和級戰列艦以其裝備的9門460毫米口徑巨型主炮聞名於世,是現今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主炮,炮身重165噸,主炮炮彈重1460千克,三聯裝主炮炮塔的旋回部分重約2700噸,相當於當時大型驅逐艦的排水量。
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負式布置兩座主炮塔,艦體後部布置一座主炮塔。4座三聯裝155毫米口徑副炮是最上級重巡洋艦改裝時拆卸下來的。與主炮塔相鄰的副炮塔防禦能力薄弱,彈藥庫距離過近,一旦中彈損害容易波及主炮彈藥庫,為此後來還專門強化了防護措施。
大和級重視防護,是目前防禦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按照設計要求,艦體防禦裝甲能承受自身460毫米口徑火炮在2萬-3萬米距離上的打擊;兩層水平裝甲厚度合計超過25厘米,能承受80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在甲板的煙囪開口處使用38厘米厚的蜂巢狀裝甲;水下防護能力按照能夠抵禦400公斤TNT爆炸當量的標準設計,其要害部位的裝甲防護可謂是麵麵俱到。
大和級戰列艦是名副其實的是曆史上最大的,主炮威力最強、裝甲最厚重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
看著眼前的鋼鐵巨獸,橫行海上的鋼鐵堡壘,蘇正陽心中生起一股豪情,要知道,目前號稱亞洲海軍力量第一的扶桑也不過擁有兩艘大和號戰列艦,分彆取名為大和跟武藏,但如今的華國海軍,卻一共擁有十艘,僅南海艦隊就擁有三艘,分彆更名為乘風號,逐浪號,寰宇號,作為南海艦隊第一,第二,第三分艦隊的主戰列艦使用。
參觀完大和級戰列艦後,蘇正陽又分彆登上了卑麥斯號跟大名鼎鼎的衣阿華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