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再見荀子,初見韓非(1 / 2)

戰國時代的外交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質子而交。

帝王將自己的子女等親屬送到敵對國家作為人質,從而在戰略上達成一種外交妥協。

春秋初年,鄭伯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權於虢公,鄭伯怨王,因此周鄭互相交出自己的兒子為質,得以信任,質子之事,便由此發端。

此後百餘年間,質子而交這種事便頻頻發生,到了戰國末期,這幾乎已經成了各國間外交結好的必須手段。

齊共王來了秦國。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的次子田升,以及一千餘眾隨從,一眾人馬浩浩蕩蕩地從齊地趕到秦國,與嬴政在鹹陽舉行了盛大的秦齊會盟。

會盟上,齊共王表示,願意將次子田升作為質子安置在秦國,以結秦齊之好,嬴政欣然允諾,會盟便在一片祥和中奠定了秦齊各不為敵的綏靖政策。

對於齊共王這個人,易承沒什麼興趣,作為齊國的末代君王,這家夥做的每一項決定都在一步步把齊國引上絕路。

開國帝王,沒幾個是飯桶,但是末代帝王,幾乎大部分都是飯桶。

如此飯桶,不結交也罷。

雖然對齊共王沒興趣,不過對於齊共王帶來的人,易承還是比較感興趣。

荀況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不過他一把花白的頭發和滿是皺紋的麵龐,讓他看上去更像七十五歲。

易承很是感慨,在他的記憶中,第九世分彆時,荀況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中年人,可如今他也變成了一位暮氣沉沉的老者。

此次他作為齊國稷下學宮祭酒,齊國大司空,隨王上一同前往秦國會盟,同時他還帶來了他的親傳弟子——同樣在齊國任職大諫官的韓非。

“荀祭酒與韓諫官此次能來秦國,乃是秦齊兩國幸事,當飲盛。”易承舉起酒杯,朝著廳堂前坐著的荀況和韓非說道。

在秦齊會盟之後,易承以長安君的身份邀請齊國使節團中的荀況與韓非到他府上一敘,這兩位不好拒絕,於是今日便一同來易承府上,來看看這位秦國權勢第二的男人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同蒼老的荀況相比,韓非看上去則年輕的多,他穿著一身紫綢緞帶袍服,腰係紅緞帶,戴著一頂青銅冠,短須無髯,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卻是一副成熟穩重,彬彬有禮的君子形象。

“不知公子召見我等所為何事?”荀況倒是沒有跟易承客套的意思,在飲過一杯酒後,便用他蒼老的聲音開門見山地問道。

“本侯仰慕道門理綜已久,今日相邀,便是為了請教道門理綜之事。”易承微笑著回答。

荀況頷首點頭,麵容平和,“不知公子想請教道門理綜何事?”

“本侯前些陣子偶遇一人,自稱是道門理綜之人,且是其門中隱派,這有一張他所書絹帛,上麵寫了一串字符,不知先生可識得。”易承說完,就命婢女上來將他手中的絹帛拿下去,遞給荀況觀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