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深夜奏對(1 / 2)

能夠得到皇帝的恩寵,對於臣子來說是最幸福的事之一。

劉邦就很喜歡易承,還是那種從骨子裡的喜歡。

在正殿接見後的當天下午,劉邦就敕封易承為驪東侯,所屬驪山東繡縣,食邑三千戶。

這可謂是恩榮至極。

要知道當年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也有幾十萬人,最後封侯的不過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而且食邑超過三千戶的不過四十九人。

易承這輩子重生的陳耳,隻是一場堂前奏對,就能獲得如此重賞,足可見劉邦對易承的看重。

其實劉邦之所以如此重賞,還是多虧易承上輩子重生為燕枝時做的那些事。

因為當年易承的預測,坐實了劉邦受命於天的正統性。

這東西的價值無法用任何財富衡量,後世董仲舒就是靠著這東西令漢武帝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超然地位,由此可見,君權神授對皇權的穩固作用是統治者最為看重的。

而且易承編造的故事——龍授天命,要比原本曆史上劉邦編造的赤蛇斬白蛇的故事還要傳奇。

起兵這麼多年,劉邦早已是大加宣傳,漢朝的朝堂上,所有臣子都知道漢王在剛起兵時,就有道門理綜傳人宣稱漢王乃真龍天子,起兵八年後可得天下,並且留下四個錦囊。

靠著那四個錦囊,漢王真就成為天下之主。

這在封建時代簡直就如同神跡。

彆說老百姓和士兵了,就連張良、韓信、蕭何這些人傑也都表示過燕枝所測,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能及也。

其實就連劉邦自己獨處時,他都有點迷糊。

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他自己最清楚。

三十五歲之前,他就是個很普通的普通人。

他也要吃飯拉屎睡覺,他也是兩個眼睛一張嘴,和彆人沒什麼不同,比起項羽、彭越、英布這些人,武力上完全打不過;比起張良、韓信、蕭何,劉邦也不敢說自己在計謀上能贏這些人許多。

可偏偏成為天下之主的卻是他。

所有人都隻能服從他的號令,四海之內,皆是他的領土,這種坐在權利之巔的感覺既讓他迷醉,又讓他憂慮。

天下打下來了,所有人都要分功。

劉邦不是個小氣的人,事實上,當初起兵的隊伍除了燕枝給他組建的保安團部隊,剩下的基本都是靠利益關係拉攏到自己這邊的利益集團。

鬼穀弟子酈食其就曾向劉邦說起過,項羽失敗就是因為太小家子氣,將士們有功就應該封賞,可項羽卻把官印緊緊捏在手裡摸來摸去,印角都磨圓了也不舍得給,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自然就沒人願意跟他乾了。

劉邦深以為然,所以他對自己的手下非常大方。

這些人願意帶兵跟自己打天下,圖的什麼?不就是圖個錢權地位,封妻蔭子,為子孫後代謀個榮華富貴嘛,他們要自然就給。

在建國之初,劉邦一共封了七個異姓王。

燕王臧荼、韓王韓信、趙王張敖、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

封王之後,又一個問題擺在劉邦麵前。

大漢國究竟要走哪條路?

是周製還是秦製?是邦國還是帝國是封王還是郡縣?

這東西沒人能幫劉邦解答,這種國家大方向的政策問題,手下的謀臣可以議論,但最終拍板決定的還是劉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