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駕崩了。
就在易承去未央宮覲見的六天後去世的。
太醫說‘漢王因瘡裂而崩’,想必死狀不是太好,生老病死,即便是劉邦這樣的偉人,也難逃這一宿命。
不過易承聽說劉邦死前卻很平靜,平靜的交代遺囑,平靜的閉上眼睛,平靜的離開那具早已疲憊不堪的軀殼。
死前身旁親屬環立左右,子孫皆跪伏,悲愴痛哭,可謂壽終正寢。
他這一輩子也算值了,從一窮二白,到榮華富貴,死前兒孫滿堂,接連在側。
作為一個人來說,他體驗過了權力之巔,建國立邦,青史留名。凡此種種,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幸運的幸運兒,想必劉邦走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遺憾。
劉邦雖然走了,可他一手建立的大漢帝國卻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沉沒,相反,這艘東方巨艦在劉邦為它掃除了一切不利於統治的障礙後,像是迎來了朝陽一般,正式起航。
而漢,這個整整融入後世中國兩千多年的民族、國家、文化的烙印,也從此刻正式烙刻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所有人身上。
易承去九峻山長陵參加了劉邦的葬禮,葬禮舉辦的非常盛大,整個儀式一共持續了三天,其中令易承吃驚的是第三天葬禮結束前的人殉。
原本曆史上的劉邦是反對人殉的,作為一名不信鬼神且是底層出生的人,經曆過苛秦暴政的劉邦很能理解民間疾苦,因此也接受秦開始的廢除人殉政策。
但令易承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他的橫插一腳,向劉邦講述了物質不滅定律,竟誤打誤撞讓劉邦相信了人是有靈魂存在的,而且這種靈魂存在,不死不滅。
因此在劉邦死前的遺囑中,他交代了要人殉三百人,為自己陪葬。
這人殉的三百人,都是奴隸。
他們被帶到劉邦出殯的巨大棺槨前,分批次的接受屠殺。
屠殺的場麵很是血腥,一批批奴隸被麻布罩住頭部,蒙上雙眼,跪在地上,行刑的劊子手用劍割開他們的喉嚨,然後就把他們丟在原地,讓他們慢慢等死。
奴隸們的血把棺槨前的一大片土地都染成了鮮紅色。
許多被割開喉管的奴隸都沒有馬上死亡,也沒有躺著不動,反倒是掙紮的居多,他們扭曲著身體,在地上蠕動,因為缺氧,手腳抽搐長達幾分鐘。
這些人死後的屍身將會被入殮,然後隨著劉邦的棺槨一同埋入地宮之中。
易承並不是沒有見過殺人,事實上,從他穿越過來的戰國時代開始,他見過太多血腥和暴力,可是此時眼前人殉的場麵還是讓他產生了相當的心理不適。
作為一名現代人,對人這一物種的尊重刻在了易承的骨子裡,隨著閱曆的增長,他也更能對身邊的人有共情能力。
人殉真的就是對人這一物種尊嚴的踐踏,這種屠殺,是純純的反人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