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從元末開始出現棉甲之後,經過明代兩百多年的不斷改良,如今的棉甲已經對於火器有了很好的防禦性能,同時也能對於弓弩槍矛等穿刺武器也有不錯的防禦效果。
而滿清的八旗棉甲也是在繳獲的明軍棉甲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
製作的方法就是將采摘的棉花打濕,反複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
然後把很多張這樣的棉片再合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內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
這樣製作的棉甲既能對火器有不錯的防護作用,還能禦寒。
而且相比傳統的鐵甲,重量更輕,成本更低,而且容易保存,維護成本低。
相比鐵甲,還不用量身定做,完全可以大批量地製作。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棉甲應該屬於複合甲,既有棉布,也有鐵甲,叫做布麵甲其實更加貼切。
而棉甲的稱呼實際上是一種統稱,所有的製作過程中加入棉花棉布的甲胄都可以稱為棉甲。
許多人隻知道鐵甲皮甲,不知道棉甲。
其實除了棉甲之外,古代還有一種成本更低,對火槍和弩箭的防護效果也很不錯的盔甲種類——紙甲。
紙甲據說從唐代就有了,到了宋明時期,也曾經大規模裝備過軍隊。
紙甲的製作方法,在明代朱國楨《湧幢小品》中是這樣記載的:
“紙甲,用無性極柔之紙,加工捶軟,迭厚三寸,方寸四釘,如遇水雨浸濕,銃箭難透。”
雖然不知道“無性極柔之紙”是什麼紙,但可以看出這種紙非常柔韌,能夠疊成三寸厚再用鐵釘固定。
紙甲不僅能抵擋弓箭,對劈砍的防禦力也不比鐵甲遜色,隻是耐久度差了一些。
在古代,紙甲多用在南方。特彆是因為紙甲足夠輕便,所以多用在戰船上的水兵使用。
況且如果在戰鬥之中落水,還能起到一點救生衣的效果。
反之如果穿著沉重的鐵甲落水的話,那被淹死的概率就大多了。
紙甲並不是全身防護,主要是護住上半身和下半身(過膝)。
這主要是因為南方多沼澤,水田,所以就要因地製宜了。
流言終結者曾在第九季第十二集中做過測試。
測試結果證實紙甲的防護能力不遜色於同時期的鐵甲,但是耐久度的確不如鐵甲。
不過低廉的製作成本完全可以抵消這一個缺點,反正便宜,壞了也不心疼。
所以李恒以後肯定更想給軍隊大量裝備棉甲和紙甲,而不是已經過時的鐵甲。
鐵甲這東西就是看著威風罷了,後來逐漸變成了禮儀性的裝備,在實戰中幾乎很少出現了。
不過最讓李恒激動的還不是這兩個軍工作坊,而是另外一個軍事建築:
“傭兵客棧!”
顧名思義,傭兵客棧就是用來雇傭士兵的地方。
從這裡召喚的士兵不需要提供武器,隻需要花費銀子和一定數量的聲望值就可以。
而傭兵客棧裡麵的士兵種類跟兵營之中的士兵都不一樣,沒有重合的,雙方應該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相對來說,傭兵客棧的士兵路子都比較狂野一些。
李恒看了一下,當前的傭兵客棧目前能雇傭的兵種隻有一個:
釘錘兵!
釘錘兵裝備一根類似狼牙棒的武器,配備一麵包鐵的小圓盾,身穿皮甲,而且個個都是光頭猛男,最擅長快速突擊。
雇傭一個釘錘兵需要花費30兩銀子和1點的聲望值。
光看這個造型就知道這個兵種很狂野。
當然,雖然是傭兵,但是跟外麵那些拿錢辦事毫無忠誠可言的傭兵完全不一樣,傭兵客棧雇傭的士兵同樣對領主忠心耿耿,至死方休。
雖然價錢高一點,但是高也有高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