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王忠嗣在伊州並沒有遭到任何抵抗,甚至連城門都是開著的,隻是裡麵的駐軍已經沒了蹤影。
城中的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都在車載馬拉向東逃難,伊州基本上已經是個空城。
此時,按照李非的意思,王忠嗣在伊州並沒有做過多的駐留,簡單休整以後,繼續西進,向庭州進發。而此時的李適之依然沒有任何反應。王忠嗣一路行軍,連個人影都沒看到,一切看似風平浪靜。
長安這邊,隨著王忠嗣逐漸接近庭州,開始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各處的軍報一封接一封的送往兵部,但都是未見李適之起兵的消息,李適之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與此同時,回紇那邊也傳來了消息,他們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對白眉可汗進行征剿,好像勝利的天平已經徹底倒向了大唐,李適之插翅難逃。
麵對這樣平靜的局麵,李非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就這樣趴在輿圖上看了一天之後,突然想起了之前蒲昌縣城受到突襲一事。
蒲昌縣位於庭州西南五十裡,背靠折羅漫山,地勢低平開闊,庭州、西州也都在此區域之內,三座城池剛好形成犄角之勢,周圍大多丘陵高地,溝壑叢生,所以也隻有在這一帶騎兵來往極為迅捷。
之前蒲昌縣城遭受攻擊,李適之說是當地突厥遺族響應白眉可汗想要複國,現在看來,是為了他能從長安脫身提前安排好的一出戲,從輿圖上周圍的地形和唐兵駐守的分布來看,唐境內的突厥遺族根本就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形成幾百人的騎兵隊伍。
李非此前完全沒有注意到庭州周邊地區的地形概況,隻是簡單的認為自己心中既然已經熟記了各地的兵力數量和各城之間的距離,以及水路的各種走向,便可以一勞永逸,直到此時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從伊州想要抵達庭州,則需要沿著折羅漫山山脈走向,一路向上,翻越一片丘陵地帶,對於騎兵和輜重運輸極為不利。除此之外,想要接近庭州,王忠嗣的大隊人馬隻能穿越諸多峽穀,這就給李適之居高臨下的突襲給出了極大的便利。而李適之的一直靜默,應該就是在等待這個機會,兩萬人馬借助地形可以給王忠嗣帶來巨大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