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當然知道,安祿山絕對不會讓慕容閣對叛軍進行追擊,但王忠嗣想不明白,為什麼這個時候安祿山竟然真的會出手營救,另外,王忠嗣這邊打掃戰場,發現這些叛軍使用了一些此前從未見過的鈍器,他便把自己的發現和想法用密信的方式,送達了長安,想問一下李非如何看待。
李非卻早已經想的明明白白。如果這個時候安祿山反了,就會成為與李適之合流之人,他現在還不想背上叛軍的名號,至於為什麼會軍援雲中,他肯定也是擔心如果李適之進了中原腹地,勢必會占得先機,勢力一旦壯大,對他自己也不利,所以,安祿山的想法一定是既要儘量保存叛軍的實力,用來消耗唐朝的軍事力量,又要防止李適之坐大,成為自己將來的對手。
最好的結果就是將李適之的叛軍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儘量多的消滅唐朝的有生力量。
對於鈍器的來源,李非心中很快就有了大概。
王鉷自然也能明白安祿山的意思,在北逃的路上,王鉷不住的對安祿山破口大罵,李適之心中也知道,自己現在已經成了安祿山手中的棋子,但苦於力量得不到有效補充,如此損耗下去,早晚兵儘糧絕,所以,這次幾萬兵馬直接一口氣逃到了陰山南麓回紇邊境方才紮營休整。
突厥此次又損兵折將六千多人,塔爾汗再也忍受不住,直接要回了兵權,並威脅李適之,說要自己帶兵離開,王鉷為了挽留,便將唐軍剩餘兩萬人的指揮權也交到了塔爾汗的手中這才作罷,沒想到塔爾汗剛一接手,便直接要求原路返回豐州以北,那邊千裡平原沃野,騎兵能發揮最大優勢,這邊有王忠嗣和安祿山環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甕中捉鱉,王鉷也暫時想不出什麼法子,隻好無奈同意。
但讓塔爾汗沒有想到的是,此時回紇和葛邏祿部族的聯軍已經推進到了豐州北的回紇邊境,原有的突厥疆域已經被回紇徹底吞並。
李適之又跑
-->>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第1頁/共4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