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楊國忠就這樣執意離開了政事堂,李非也清楚,玄宗那裡對楊國忠的到來肯定也是持歡迎態度,因為楊國忠可以變著法兒的給他提供花銷用度,此前便是如此,隻要楊國忠在,玄宗那裡根本就沒有缺錢的時候。
隻是有一點李非不太放心,楊國忠一直陪在玄宗身旁,要做什麼事情都是聖上口諭,下邊根本無人敢持反對意見,楊國忠就相當於整個大唐無所不能的最高皇權專使。但李非之所以還是同意讓楊國忠離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非想利用它達到讓太子監國的目的。
李非也認為,隻要太子監國,一切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玄宗那裡,隻要保證他奢靡的生活便可,主要是許多國策的推行和變革一定要快,否則錯失機會,大唐便有可能再無翻身之日。
另外,神明已經告知,安祿山最後反唐之時,是做好了各種準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用胡人兵將替換掉漢人,既然已經是痼疾難除,李非也乾脆不去乾預,就任由他自行準備,隻要王忠嗣和張守珪他們能儘快的恢複元氣,提前布置防禦,再加上神明相助,李非相信自己不會落敗。
也許,隻能等到安祿山舉旗的那一天,玄宗才會瞬間明白這些年他對安祿山那種執著的信任是多麼的可笑。
而這一切謀劃的根本就是手頭的新政,必須要儘快恢複大唐國力,民心一旦儘失,腳下便是萬丈深淵。
楊國忠入了華清宮之後,另辟蹊徑,除了將南詔的貢銀直接繞過國庫獻給了玄宗之外,又令王忠嗣舉兵西進,逼迫吐蕃徹底就犯,要求其稱臣納貢。還鼓動玄宗下旨,說目前各地戰事平息,需減少兵力招募,壓低軍費開支,但目前國庫空虛,各項政務難以推行,要求各節度使按時上繳屯田盈利,共克時艱。
李非完全沒想到楊國忠竟然把手直接伸向了兵營,本來大戰剛過,軍隊急需休整,原本的傷亡撫恤和賞賜還正在籌集之中,尚無著落,特彆是王忠嗣所率大軍傷亡慘重,根本無力進軍高原。現在反而還要反哺朝廷,李非急忙上書勸阻,可根本過不了高力士那一關。
李非急忙給李季卿寫信,讓他告訴張守珪一定要積存糧餉,儘快募兵恢複元氣。至於上繳屯田獲利可暫不奉詔。因為王忠嗣身領四處節度使,和吐蕃一戰損耗甚巨,現在肯定拿不出錢,安祿山也不是省油的燈,嶺南和安西兩處寒暑之地,自足尚且吃力,萬不可主動鮮金,而自己在長安也會為他說話,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