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引人注目;要大眾化,不能太文藝,也不能一點內涵沒有;要有適應性,能擴寫也能縮寫……”一條條的要求從沐茗的腦海中劃過,名單也在一步步的縮小。終於,沐茗的嘴角牽起一抹笑意,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作品了。
起身去了趟廁所,給自己倒了杯水,又重新坐會到電腦前。沐茗晃動鼠標,把因為長時間沒有使用而進入屏保狀態的顯示屏給激活。在桌麵上建了一個新的Word文檔,打開之後,開始瞑目沉思。
良久,沐茗睜開眼睛,顯然是已經打好了腹稿。手指敲擊著鍵盤,緩緩的寫出了第一篇作品。
“你,相信這個世界有鬼嗎?”
“不論你相不相信,我要告訴你:‘我,能看見鬼!’”
“我叫夏冬青,今年二十二歲,是個準備考研的大四學生。我是孤兒,從小在福利院長大。所以從大學開始,就要靠兼職來養活自己。”
“今天是我找到這個新工作的第一天,在一家名為‘444號’的便利店做夜間售貨員。話說,為什麼有人會用這麼不吉利的名字當做自己的店名。”
“……”
這就是沐茗選擇的第一部作品——《靈魂擺渡》,一部在前世不論是點擊量、話題度還是作品質量都頗為優秀的作品。
《靈魂擺渡》是艾奇藝在一四年春節期間上線的一部自製網劇,雖然因為經費不足導致無論是造型還是場景都比較粗糙,但靠著引人入勝的情節,對現實事件的諷刺以及主演和主創團隊的認真,獲得了二十多億的點擊量和豆瓣8.1的難得的高分評價。
二十多億的點擊在一七年那些擁有“四百億點擊量”的作品麵前自然是相距甚遠,但在網劇剛剛興起的一四年,卻是實實在在的爆款劇集。
關鍵是,作為一款國產的、靈異題材的、小製作的網劇,竟然能在豆瓣(標重點)上拿到超過八分的評價,足以說明這部作品是流量質量雙贏的典範。
靈異類的題材,足夠引人注目,也符合沐茗年輕人的腦洞;歡樂與嚴肅並重的劇情,保證了故事具有一定的內涵型,同時也符合沐茗自己的行文風格;單元劇的形式,保證了故事可擴寫也可縮寫,滿足了沐茗規劃的特殊的發表平台……
總之,不管從哪個方麵來看,這都是一部非常適合沐茗的作品。
“一個小房子,前麵有一個牌樓,這不就是骨灰盒嗎?王小亞瑟縮的道。”
“你去看看,那個孩子,還在嗎?”
“我深吸一口氣,緩緩的向著貨架後的休息區看去。空空如也的桌麵上隻擺著一個升騰著絲絲蒸汽的關東煮的杯子,哪有什麼小孩子!”
寫到這裡,沐茗停住了手。第一個故事他並不準備一次性寫完,而是拆成了三段。到停筆的那裡,就是第一段的結束。
沐茗掃視了一眼文檔裡寥寥的四百來個字,打開格式轉製軟件,把文檔轉製成了圖片。而後打開網頁,把這段新鮮出爐的小故事上傳到了他剛剛申請的微博賬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