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項目往往都是導演或者製作人突然有了靈感,寫了個初稿出來之後,再交給專業的編劇打磨成劇本的。所以劇本的初稿,一般都很簡易,基本上隻是用來寫清楚故事的整體脈絡,有一個最基本的起承轉合完整劇情就行了。
沐茗是寫文字出身的,腦海裡又有電影的記憶,雖然細節之處遺忘很多,但是大體的劇情還在,所以寫起初稿來飛快。也就三四天,就把初稿給拿了出來。
“這本子,你寫的?”杜楊看著手裡沐茗給她的初稿劇本,在花了二十幾分鐘瀏覽了一遍之後,懷疑的看著沐茗。
“怎麼?有問題嗎?”沐茗眨巴著無辜的目光,疑惑的問道。
“倒是沒什麼問題,就是……”杜楊把劇本放在桌子上:“就是,你這故事寫的,是以新東方得創業為模板的吧?”
“你看出來啦。”
“廢話,你就差把三個男主角的名字直接換成俞、王、徐三個人了。”杜楊沒好氣的道。
“其實吧,也不能說就是寫新東方的。”沐茗解釋道:“人物方麵,我確實是參考了那幾位的人生經曆。但是故事的構架,我是參考了《社交網絡》。而故事最本質想體現的……應該說是含義吧,是屬於我們東方社會所獨有的。”
其實前世就有人吐槽,《中國合夥人》和《社交網絡》的劇情有種迷之相似。比如都是一個土鱉和一個精英(孟曉俊相比於成冬青,也算是精英了)的合作;創作的最初動力都是自身的失敗(成冬青的“鬨太套”英語和紮克伯格的社交恐懼);合夥人都具有不同的發展理念,最後也都因此而分道揚鑣;精英合夥人最後都被原來的土鱉給架空了權力……
仔細計較的話,相似的地方真的很多。
但是換個角度來想,就像是成功的小說裡有套路類似的一樣,成功人士的成功,你就不允許有類似的套路了?
比如說,成冬青最開始的初戀女朋友想去美國,和他一刀兩段,這是他的不忿。然後,高喊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口號,開始自己的升級,啊不是,自己的努力之路。
從小人物開始,一路上“越級挑戰”,層層過關,還招攬了一起奮鬥的小夥伴。最終,在麵臨最大的一個困境,最難的一個boss的時候,小宇宙爆發,主角光環全開,獲得勝利。
嗯——徐小平先生當時閉關創作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剛剛在點娘上看完小說?
杜楊點點頭,她對這故事參考了什麼創作的不感興趣,隻要不是抄襲就好。相反,她對沐茗拿出來的這個故事還是相當滿意的,而且以她的經驗,隻要找個靠譜的導演,拍出來也應該不錯。
除了行政管理,杜楊也乾了十幾年的影視製作,彆的不好說,一個故事的好壞她還是能看出來的。
“不過……”杜楊拍了拍桌上的劇本:“我本來以為,你要是寫,可能會寫個魔幻或者是青春類的故事,沒想到,你個90後的年輕人,竟然寫了這麼個八九十年代的創業故事。”
“太小看我們90後了吧。”沐茗毫無羞愧的道:“我確實是沒經曆過那個年代,但也不代表我就不能去了解啊。就像寫曆史故事的那麼多,也不見得都是從那會活到現在的啊,對吧?”
“……雖然覺得你說的有問題,但是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你。”杜楊翻了個白眼,斜睨了沐茗一眼。
沐茗咧嘴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