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新最終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剪輯的。
也對,作為一個合格的導演,總還是要有一些自己的風格的。否則人人都一樣,那豈不是太無趣了。
再說了,陳可新的原版也還是挺不錯的了,沐茗隻不過是對那個模仿的鏡頭有點執念罷了。
好吧,其實沐茗是個大衛芬奇的偽粉。
電影結束後,記者例行的詢問了下預測票房的問題。陳可新倒是很謙虛,隻說能讓大家滿意就好。很明顯,和的接連失利,讓陳可新有點沒信心了。
倒是陳老爺子對自己兒子的信心很足:“我聽說上個月有部叫的很火,Peter肯定會更出色的。”
不怪老爺子拿說事,因為的宣傳主題是“青春勵誌”,帶了個“青春”的標簽,所以最近不少的新聞裡,都會提到一下。
其實兩部片子完全不是一個類型,一個標注的是男性視角,一個是女性視角;一個是70後,一個是80後;一個是講勵誌成功,一個是講青春年少。
但是沒辦法,誰讓你火啊。
趙微首次跨界擔當導演,首日四千五百萬票房,打破了才維持了不到半年的所創下的記錄,成為2D華語電影首日最高票房。
這之後又高開高走,截止到現在已經將近七億的票房了。
據說有不少公司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立項青春片了。可以預見,這之後兩年,觀眾必然將會被大量的青春片所包圍。
真為他們感到高興。
再還有一點就是,兩部電影的發行方都有光線傳媒,所以宣傳的時候回互相提到也是難免的了。
采訪的最後,陳可新還把沐茗也給拖了上去,並且表示最開始的初稿劇本,就是沐茗寫的。然後被沐茗嫌棄,“怎麼就把自己給暴露了。”
好啦,其實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套路啦。陳可新借一下沐茗的高人氣,沐茗也順帶的刷波存在宣傳一下。
果然,看到上台的沐茗,下麵觀眾和學生又想起了一片歡呼聲,媒體記者也明顯來了精神。
“您好,沐導。電影最後,孟曉駿回到當初刷盤子的飯店炫耀,成冬青花錢資助實驗室改名字。您是認為的成功,就是簡單的歸為金錢和事業的滿足嗎?”一個記者站起來問道。沐茗掃了一眼,網易娛樂。
“那你怎麼看待成功?”沐茗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成功……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超脫和人生價值的體現。”記者沒想到沐茗回反問自己,猶豫的回答道。
“精神的超脫,人生價值的體現,金錢的富足,事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這都是人們一種欲望的滿足。既然如此,為什麼精神的滿足就一定要比其他的滿足來的高級一些呢?”沐茗一副不可理解的表情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