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節檔期,內地電影票房大盤累計收入4.9億,比去年的3.6億收入上漲了34.7%。而且去年同檔期有,今年卻全是國產電影。
不少人紛紛感慨,這可能是國產電影最好的時代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想,尤其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的相關者。
“今天可能是我拍電影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這可能是商業片最好的時代,但卻是嚴肅電影最壞的時代!”這是王曉帥最新發的微博,充滿了濃濃的怨氣。
作為第六代導演中代表性的幾人,王曉帥也算是有過輝煌的過去的。柏林、戛納兩次評審團大獎,三次主競賽提名。光這個,就能吹十幾年的了。
但是,第六代導演共同的特點,就是拍攝的電影都是文藝向和嚴肅向的。而一般來說習慣拍攝這種題材的導演,在商業方麵都挺失敗的。
是王曉帥的最新作品,籌備多年,金馬三項提名,還有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提名,而且他還添加了不少的商業元素進去——比如說植入廣告。
所以在他看來,這部影片的票房,怎麼樣也得一億起步吧。當然,要是能有個三四億的,他也能接受。
至於說他為什麼這麼有自信?因為除了獎項以外,上映之前還有不少業內相關的電影人士和專家表示,對這部電影非常看好。
電影行業的相關專家……
這就和研究生畢業以後直接留校的老師,給你上就業指導課一樣。一群可能都沒拍過院線電影的人,告訴你這部電影拍的很好,一定能大賣,然後你就信了。
而且,說到專家。要是王導能再等三年,他可能會看到有一部叫的電影,也受到了“電影行業相關專家的一致好評”。還是腳踩金馬,伸手戛納,換個語種直奔奧斯卡的那種。
金馬不要麵子的啊!
總之,在電影上映之前,王曉帥還是充滿了信心的。結果等到實際上映以後,十天隻拿了500萬的票房。
這劇本不對啊,說好的一億起步呢?
其實理智來看,這個成績就國內一般的文藝嚴肅電影來說,也還能說的過去。而且,這也是王曉帥這麼多年這麼多部電影的票房記錄了。
但是王曉帥肯定不會這麼去想,他堅定的認為是外部出了什麼問題。找了一下數據,果然,院線的排片隻給了不到6%,這怎麼可能會有好的成績。
在他看來,自己的票房成績差,完全就是排片的問題。然後,就有了那篇指責院線排片的文章,矛頭直指同檔期票房大賣的和。
“……一部沒有內涵的‘雞血’電影,一部把電視劇改編一下就上映的爛片,卻能收獲幾億的票房。而院線也隨波逐流,把排片全都給了這樣的電影。
而相同時間上映的其他電影,隻因為題材類型的原因,就直接被放棄了,連個嘗試的機會都沒有。我們的電影市場為什麼不能試著去鼓勵一下文藝嚴肅的好電影呢?我們的電影難道就一定要唯票房論嗎?”
王曉帥的這片文章,再一次掀起了關於文藝片和商業片的爭論。而且,這一次的爭論尤為的激烈。
主要原因,則是在前不久公布的“2014年導演協會表彰大會”的“年度影片”候選名單裡,赫然出現了這些高票房,低評價的商業片。
甚至鄧朝還憑借入圍了“年度導演”的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