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茗之前所想,後半段的獎項和他就沒什麼關係了。年度導演給了的婁火華,年度編劇是的導演刁亦男。同時,這部劇還拿下了年度電影。
對於這個結果,爭論自然會有,但也能說的過去。畢竟怎麼說也是拿下去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作品,拿獎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沐茗本來以為年度影片之後,這表彰大會就結束了。沒想到導演協會的主席李少紅,還有前任主席黃建新上台,宣布還有一個額外的特彆表彰獎。
這個獎是頒給陳可新的。他去年上映的因為導演和演員分彆歸屬大陸和香江的原因,不符合參加表彰大會的評選資格,連入圍都不行。
本來也就這麼過去了,畢竟一直就是這麼規定的。但是在初審的時候,黃建新突然站出來表示,自己當初立下的這個規定對香江的導演不公平,也不利於兩地的文化交流。
所以,這次的表彰大會特意把這個“特彆表彰獎”頒給了陳可新和。而且還表示,將修改表彰大會的相關標準,將更多的導演作品納入評審範圍。
看看咱們的獎項,多大氣!就不像某不具體點名的金像獎,老是在本港電影裡轉悠,怪不得影響力越來越差。
這個獎項之後,表彰大會才真正的結束,之後就是幕後采訪。有些意外的,采訪階段最受關注的並不是拿下大獎的和婁火華,反而是在台上慷慨激昂了一下的沐茗。
也可以理解,導演協會表彰大會的影響力不高,拿了大獎關注的人也不多。相反,這段時間關於文藝片和商業片的爭論卻一直都甚囂塵上,再加上沐茗的一波感慨,自然更具有話題。
“沐導,您對昨天王曉帥導演指責擠占排片的事情怎麼看?”有媒體記者在團團圍住沐茗的一群人中擠到前麵,衝沐茗問道。
“沒什麼看法,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院線出於商業上的考慮,自然會把資源更多的傾注到能帶來更多利益的作品上,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嘛。”沐茗理所應當的道。
“可是您剛才不是還說,應該讓商業片和文藝片達到平衡嗎?”記者繼續追問道。
“沒錯,我確實說過要保持平衡。但是我指的平衡,是在各自的正常體量基礎上的平衡,而不是強行的五五開。”
沐茗說到這頓了一秒,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道:“文藝片一直都是小眾的,觀眾群體的增長速度並不明顯,但我們的電影市場的增速卻是極快的。如果強行要求文藝片和商業片的比重相同的話,那才是我們電影產業的災難。”
“可是不少觀眾都認為,近幾年的商業片,質量每況愈下,然而因為排片等種種因素,票房卻都很高。不少觀眾認為這是在消耗國產電影的信譽,為什麼不能替換為更多高質量的文藝片呢?”另一個記者問到。
“這個問題是在偷換概念,讓觀眾失望的是低質量而不是商業片。確實,近兩年有不少拿了高票房的爛片,但這是產業在增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的問題。其實沒必要擔心,隨著觀眾審美水準的提高,低質量的影片自然就沒有了市場了。”
就像看書看久了,會漸漸感覺無書可看了一樣。當觀眾被低質量的影片騙過幾次以後,自然的就會有分辨能力。
最近的例子,去年上映的大電影,拿了七八億的票房,今年的年初妄圖故技重施的,卻隻剩下了三億多的票房。這就說明,有一半的觀眾已經醒悟過來了。
這其實就是簡單的市場選擇。觀眾都不看爛片了,電影相關的從業者自然就會開始考慮如何提升影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