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電影市場,一直都有一個說法,叫做國產電影保護月。大概就是從五月份到九月份的暑期檔前後,隻允許國產電影登錄院線,引進片隻能在其它的幾個月份上映。
這當然屬於保護主義,但也確實是有必要。畢竟暑期檔這種全年最熱的檔期,是最適合各種大片上映的時候。
而好萊塢的電影產業在過去確實是有壓倒性實力的,所以為了保護國產大片不至於被碾壓的太慘,所以就有了這麼一段“排除異己”的時間。
這一點,不單是國內,每個國家的電影市場都會有。
不過這兩年,隨著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好萊塢也開始加強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所以逐漸的,有關部門也不太能繼續這麼的保護下去,國產電影保護月的時間正在慢慢縮短。
基本上到了現在,每年也就起七八月份會有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是騰出來給國產電影的。至於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由市場自己的運行來決定。
比如今年,從四月份開始,幾部好萊塢大片就相繼上映。先下一城,一個月的時間橫掃24億票房,登頂內地票房冠軍。
緊接著,緊隨其後。雖然水準較之第一部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超級英雄們的魅力還在,依然成功狂卷了14.5億票房。
好不容易兩部電影都過去了,好萊塢導演裡在國內最負盛名的斯皮爾伯格又帶著過來了。雖然還沒有上映,但是靠著斯皮爾伯格的名字和大恐龍們的吸引力,隻要不是太爛,至少也是十億起步。
也就是說,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三部好萊塢大片就從內地市場拿走了近五十億的票房。如果按照去年的電影產值計算,這相當於全年總產值的六分之一了。
而相比之下,這段時間的國產電影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除了和這兩部依靠原著IP帶動粉絲的青春片以外,基本就沒有一個票房高的國產電影了。
而即使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城還不錯,但是看一看電影的評價,也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也因此,不少觀眾紛紛吐槽,國產電影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同時,國內的幾個大導演也都同樣被吐槽了不少。
特彆是馮曉剛,這大爺最近這兩年在觀眾心中的風評是越來越差,基本上已經到了出了什麼事,先罵馮曉剛,再看什麼事的程度。
偏偏這個時候他那邊開始宣傳出演的事兒,於是就有人吐槽他,拍電影比不過人家,天天就知道搞這種有的沒的的事情。
結果說完還沒多久,沐茗這邊也公布了將作為演員出演電影的計劃。這下好了,正撞在了槍口上。
“沐茗大大,人家都打上門來了,咱們得反擊啊!”
“作為一個導演,能不能好好的乾點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