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茗顯然是被這個消息驚了一下,不是他看不起國內的電影產業,但到目前,甚至再過兩三年,國內也很難拿的出一部真正合格的科幻電影。
無他原因,就因為科幻電影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電影工業體係最高水準的展示。
縱觀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哪個不是上億資金起步。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七八億,即使考慮到國內各種資源相對便宜,那也至少得五億左右的成本。再加上宣發,也差不了多少。
這還僅僅隻是資金成本的問題,更重要的一點則在於,沒有人知道中國的科幻電影應該怎麼拍。
向左走,學好萊塢的那一套?
那何必自己拍,直接看好萊塢不就好了。諸如沐茗記憶中,國師拍的那部《長城》,中國的軍隊在中國的土地上麵對中國的怪物,最後靠一個老外來拯救。怎麼的,怪物也怕引起國際糾紛嗎?
或者向右走,自己來?
可國內的科幻文化氛圍已經被好萊塢輸出多年,誰也不知道觀眾市場的受眾如何,能否支撐的起本土科幻。
上億美金的成本,從未有過的題材,未知的市場前景,客觀存在的技術條件……縱使是聯合出品,又有幾家公司敢接下這個賭注?
果然如寧皓所說,中影拿出來的幾部版權企劃中最重要的三個——《流浪地球》《微紀元》以及《超新星紀元》,全部都是科幻題材的作品。
很明顯,在場的眾人都對這三個企劃很有興趣。但是一考慮到這之後實際籌備的種種困難,又大多猶豫了起來。《三體》的教訓還曆曆在目,這些項目就更顯得燙手了起來。
不過即使如此,在最初的驚訝過後,沐茗還真的來了興趣。作為一個看過《2001太空漫遊》《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等作品的年輕人,要說沒有一點對科幻的執念是不可能的。當然了,更主要的原因則在於,拍攝這樣的一部作品,必然會很有趣。
至於說困難,老實講,他要是真的害怕困難的話,當初拍完《重返二十歲》之後就可以沿著青春喜劇的路子一直走下去了,何必還要費儘心力的去拍《天才槍手》還有《房間》呢。
當然了,除了是個導演,沐茗身後還代表著一家影視公司。所以是否要接拍,還得回公司討論過以後才能決定。而且中影發起的這個也不過是個碰頭會,並沒有要求眾人必須現場決定的意思。
未成想,會議剛剛結束,沐茗還沒來得及回去,就被人攔了下來。
“沐導演,你好。”
“呃……郭凡導演,你好。”沐茗看著眼前這個戴著眼鏡,體型微胖的男人,回想了一下他的身份後,回應道:“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我有一個想法,想和沐導商談一下。”
“想法?關於什麼的?”
“關於《流浪地球》這個項目,關於電影,關於……中國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