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8章(2 / 2)

“當然了,女人不嫁人怎麼行。”蘇婦打量著霍思華,心裡在暗自嘀咕,這孩子過了年才十四,難道已經開竅了?

“那什麼樣的姻緣是好姻緣呢?”霍思華盯著眼前的信紙,信是拓箐寄來的。

拓箐跟父親和兄長去南埠做客,都是霍思華相陪,霍思華雖然比拓箐小四歲,不過自小性格穩重,跟活潑的拓箐相處融合。兩人成為好友後,霍思華隻要住在南埠,拓箐得知就會專門渡江尋霍思華玩耍,霍思華北上後,康城到蔚山的驛站開通,兩人就開始書信往來。拓箐學了三年多字,字跡難看,和霍思華相比是一個天和地。

“當然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結姻緣才是好姻緣。”蘇婦自小在大世家貴族中長大,心底就是貴族們的婚姻觀念。

“那兩情相悅呢?”霍思華低低問道。

“有兩情相悅更好啦,這就是神仙眷屬,就如...”蘇婦本來想說這樣的夫妻就如鄭鈺銘和楚朝輝那樣恩愛,不過想到鄭鈺銘和楚朝輝兩人是男人,無法育有後代,終究有點美中不足。

“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情相悅。”霍思華呼出一口氣,提筆在信紙上一氣寫下許多,仿佛完成一個任務。

“思華,你寫的是什麼?”蘇婦勾著頭看了看,那密密麻麻的字她大都不認識。蘇婦年紀已經將近四十,雖然還算聰慧,可是到三十幾歲再去習字,那是怎麼也記不住,學了一年多,才識得百字,勉強能寫個菜譜,覺得自己實在不是能補習的料,也就放棄去上夜校了,銘輝山穀中許多歲數大的人補習都是如此。

“沒寫什麼。”霍思華抬頭朝蘇婦笑笑掩飾,好友囑咐自己不可以告訴任何人,她當然得守口如瓶。

鄭鈺銘並沒有因為辦所謂的‘正事’將得力手下的婚事忘記,餘奎家族曾是楚國首屈一指的大世家,家族遭難之前,餘奎的祖父為餘奎定下一門顯赫親事,可家族蒙難後,這門親事便不作數,女方早就悔婚另行婚嫁。餘奎心心念念想要複仇,加上自己得隱姓埋名逃避楚國的通緝追殺,成家立業一直沒有放在心上。投效了鄭鈺銘和楚朝輝後,在王都康城做臥底,更無法顧到終身大事,等事成成為蔚山郡守,繁忙的公務占據了餘奎的大部分時間,婚姻還是沒能解決。

曾遊向楚朝輝申請結婚的來信,提醒了鄭鈺銘,他得幫快三十一歲的餘奎早點成家。

既將餘奎的終身大事放在心上,鄭鈺銘就想為餘奎覓得良緣。鄭鈺銘對餘奎相當看重,對餘奎的婚姻相當上心,心中決定,定要為餘奎覓一賢良美貌女子為妻。這年的春節,總理事府格外好客,宴請的貴族一撥又一撥,有心人觀察分析之後,發現一個共同特點,去赴宴的貴族家中都有待嫁姬女。

被人察覺其中關竅之後,王庭中有股流言在湧動,公子明要娶女子傳宗接代了。

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段如下:

被人察覺其中關竅之後,王庭中有股流言在湧動,公子明要娶女子傳宗接代了。

這章字數少了點,先發上來,晚上一更爭取字數多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