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搶建功立業的梁山好漢(1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7751 字 5個月前

不等歐陽侍郎來到雄州,金使烏歇和高慶裔就走金坡關進入易州,然後在曹正派人護衛下徑直來到了雄州。

經過詢問,水泊梁山的人知曉,烏歇和高慶裔此來還帶來了金國的國書。

柴進和趙鼎將烏歇和高慶裔忽悠進驛館中軟禁起來後,將金國的國書拿給江鴻飛看。

國書內容如下:

大金皇帝致書於大宋皇帝闕下:

時光荏苒,轉瞬一年。去年,本朝先後派兩次使臣出使貴朝,以期相約出兵時日,然稽留數月未得,貴朝既不遣回使回書,此後音信又不通。

這第一道路就是,從野狐嶺、牙狼關等地進入雲地,再入雁門關,通過河東進入中原腹地。

——趙佶打得主意是,燕地必須收複。雲地能收複就收複,實在收複不了,就不要了。

這讓郭藥師大吃一驚:“蕭乾來我涿州作甚?莫非他是來逮捕我的?”

此事,在樂和的傳信下,江鴻飛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眾人一齊望著郭藥師,等著他做出決定。

順便說一句,這第二條路是胡虜南下最長走得道路。

趙鼎則以為,其核心之意是,懷疑趙宋王朝毀約,擔心將來宋軍收複燕地之後,他們得不到原先趙宋王朝曾承諾給予的歲幣。

郭藥師也很猶豫!

要是伐遼的是趙宋王朝,他肯定願意去投降那個富裕的王朝。

柴進、燕青他們前腳剛離開,歐陽侍郎後腳便領了遼國敕旨,帶了許多禮物馬匹,來到了雄州。

歐陽侍郎來到廳上。

梁山好漢也都很清楚,如今他們可不再是從前的小打小鬨了,而是真的在建功立業。

一旁的柴進聽言,主動請纓:“還是我去罷。”

按照字麵上的意思,宋金兩國滅遼了之後,隻有燕地七州歸趙宋王朝所有,雲地九州和平、灤、營三州都不在趙宋王朝的索要之下。

耶律淳這次派人前來招安江鴻飛,不僅絲毫都沒有打動江鴻飛,還讓江鴻飛看出來了耶律淳的心虛和在政治上的天真。

實際上,有河東又擁有雁門關的趙宋王朝,真不缺雲地九州。

孫靜領命了之後,指揮右路軍迅速向著涿州推進。

搞明白,耶律淳的打算了之後,江鴻飛直截了當地讓人將歐陽侍郎給帶下去了。

江鴻飛說:“趙待製說得對,其核心就是利益問題。我們現在要想辦法,利用金人的貪婪,穩住金人,使他們不要打擾我們攻取燕地。目前,契丹已支離破碎,其滅亡已是大勢所趨,如果我們能趁機將五代以來,被契丹奪去的漢唐之地全都收複回來,那我們便是民族英雄。”

有了江鴻飛定下的基調,柴進和趙鼎出麵,跟烏歇和高慶裔繼續趙宋王朝跟金國的談判,其主要內容就是,爭取雲地九州,以及平、灤、營三州。

可近年來,隨著海岸線下降,人為開發建設,胡虜南下又有了第三個選擇。

平、灤、營三州下屬的州縣便是扼守遼西走廊的軍事要地。

江鴻飛沒有任何猶豫,就下令,讓孫靜去攻取涿州。

劉舜仁則說:“降江衍還不如降女真人,阿骨打受命開基,七八年間,奄有天下,功德茂盛,振古無前,必是明主。”

另外,遼西走廊上還有天下第一關榆關。

就是耶律淳這個北遼的皇帝,都是篡了耶律延禧的,關鍵耶律延禧如今還沒死,所以,現如今,耶律淳這個北遼的皇帝,除了北遼的這些人,沒有任何人承認。

燕京一處,留守國王耶律淳僭號稱尊,曾遣人來,意欲稱藩求和,本朝念及與貴朝有約在先,故未相應。

郭藥師說:“蕭乾此來,不知是何用意,你們看該如何應對?”

李綱道:“視情況而定即可。”

——燕京不斷傳出消息說,蕭普賢女準備大範圍屠殺漢官,這個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這讓郭藥師心驚肉跳。

當初,宋金兩國搞海上之盟商量聯合滅遼的時候,趙佶因為不了解燕雲地區的地理形勢,隻跟金人要了燕地並管州縣。

郭藥師趕緊召集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等心腹愛將,前來商議對策。

歐陽侍郎見此,也沒有再強求,而是直接欠身對江鴻飛說:

“我大遼國久聞江寨主大名,爭耐山遙水遠,無由拜見威顏。又聞寨主在梁山大寨,替天行道,眾弟兄同心協力。今日宋朝奸臣們,閉塞賢路,有靈錢投於門下者,便得高官重用,無賄賂投於門下者,總有大功於國,空被沉埋,不得升賞。如此奸黨弄權,讒佞僥幸,嫉賢妒能,賞罰不明,以致天下大亂。良民受其塗炭,不得聊生。今寨主統二十萬精兵,攻我燕地,受此勞苦,所為不過功名利祿也。

見耶律淳真是派人來招安自己的,江鴻飛不禁在心中搖頭:“事已至此,耶律淳竟還想招安我,可笑!”

而第二條路就是通過居庸關、鬆亭關、金坡關、古北口等關口進入燕地,或者從倒馬關直接進入河北,然後南下。

柴進灑脫一笑:“小弟這命皆是哥哥救下的,為哥哥,為天下,小弟何惜一死?”

從這段話上就不難看出燕地對於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中原王朝如果能夠得到燕地,就能將胡虜抵擋在長城以外,而燕地若是在胡虜手上,中原王朝就是胡虜的後花園,他們想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來。

甄五臣說:“蕭乾來涿州肯定沒甚麼好事,我覺得他很可能是來執行蕭德妃密旨,前來抓捕我們的。”

論兵馬,江鴻飛五六十萬人馬總歸是有的,而耶律淳多說也就五六萬人馬。

歐陽侍郎道:“有件小事,上達鈞聽,乞屏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