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江衍很忙(1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8117 字 5個月前

這段時間,江鴻飛很忙。

忙著登基稱帝。

忙著建立新的製度。

忙著製定新朝的法律。

忙著賑濟燕雲平地區廣大的災民。

忙著在自己的地盤內布防。

忙著任命官員。

忙著調整官員的任命。

忙著舉行第二屆科舉和第二屆武舉,選拔新的人才,以及給自己境內有抱負的人展示他們才能的機會。

忙著處理自己地盤內還抱有僥幸心理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

忙著分田、分糧、免債,安撫自己境內的平民百姓。

忙著再招募十萬守備軍。

除此之外,還有像以工代賑擴建燕京城、在燕京城修建新的皇宮,以工代賑修建大運河以及燕雲平地區的水道,以工代賑治理經常泛濫的黃河,等等等等等等……

總之,江鴻飛最近的事情是多得不得了。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耶律延禧還來給江鴻飛搗亂。

耶律延禧是今年三月份從燕京逃往遼西京,緊接著又從遼西京逃到了夾山的。

到了夾山之後,耶律延禧並沒有閒著,他派人四下聯係那些忠於大遼帝國的遼軍和草原部落前來夾山勤王救駕。

不多時,國舅帳拔裡、乙室已族,遙輦九帳族,國舅彆部,橫帳三父房族等草原部族,就先後來到夾山勤王救駕。

另外,沙漠以北以及西南、西北兩路招討府諸番部族也都表示支持耶律延禧複國。

除此之外,西夏國主李乾順也大力支持耶律延禧複國。

李乾順娶了遼國的宗室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當皇後,算是耶律延禧的女婿。

關鍵,十年前趙宋王朝快滅了西夏王朝之際,是耶律延禧以出兵幫助西夏打趙宋“居中調和”,才讓趙佶君臣不得不放過西夏,因此李乾順欠了耶律延禧巨大的人情。

所以,麵對遼國快要滅亡了,李乾順立即就派出五千兵馬去援助遼西京。

然而,西夏的人馬剛派出去,遼西京就被金人給攻占了。

接著,李乾順又派大臣曹價悄悄前往夾山,向耶律延禧恭問起居,並給耶律延禧送去糧草輜重、各種奢侈品,以確保耶律延禧的生活品質。

見女婿這麼孝順,耶律延禧大手一揮,答應將下寨以北、陰山以南、伊實伊喇圖魯濼以西的大片土地,即天德、雲內、武州以及河東兜答、斯剌、曷董、野鵲、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館,另外還有河西的金肅、河清二軍,割讓給西夏,請西夏幫他複國。

李乾順大喜,答應借三萬大軍給耶律延禧,而且自備糧草輜重。

而在政治上,耶律延禧在草原上還有眾多支持者。

大遼帝國可謂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其實一直以來,金人的主要敵人,都不是耶律淳、蕭普賢女他們這些北遼的人,甚至都可以說,金人壓根兒就沒將北遼的這些人放在眼裡,他們的主要敵人始終隻有一個,這個人就是耶律延禧。

沒錯。

耶律延禧驕奢淫逸,喜好打獵,重用奸臣蕭奉先,將大遼帝國偌大的家業賠了個一乾二淨,是一個大大地昏君,讓很多遼人都失望至極。

然而,耶律延禧就是再不堪、再不濟,也抹殺不了他才是大遼帝國名正言順的皇帝這個不爭地事實。

在大多數遼人的眼中,也包括大多數金人,甚至就連周圍的幾個國家、勢力,像趙宋王朝、西夏王朝、高麗王朝、草原諸部,認可的大遼帝國的皇帝,有且隻有一個,這個人就是耶律延禧。

而耶律淳也好,蕭普賢女也罷,他們在不少遼臣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北遼,在大多數遼人、金人以及周圍的一眾國家、勢力看來,隻不過就是一個地方政權,甚至是偽政權,根本就代表不了大遼帝國,一切的一切其實都隻是他們自己一廂情願罷了。

甚至就連建立北遼的耶律淳,其實致死都沒有真正認可他自己皇帝的身份,蕭普賢女那個北遼的太後,也是她自己封的,並沒有得到大多數遼人和金人以及任何國家、勢力的認可。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不是有點太過高看耶律延禧了?他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昏君,比趙佶還昏庸的昏君,他怎麼可能還有這麼高的地位?這麼重要的作用?

真不是。

首先,封建社會非常認禮法,君是君,臣是臣,這並不是說,誰聚集點人,再登個基,就能當一個地區的皇帝的,除非你真的大到了不在乎任何國家、勢力看法的地步。

而通常情況下,想當皇帝,不僅得有地盤,有軍隊,有人支持,還需要得到強國的冊封,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冊封當成是大國的認可或者建交。

比如:

金國崛起之初,金人就曾找遼國冊封完顏阿骨打為金國的皇帝。

可是,遼國那時自視過高,連考慮都沒考慮就拒絕了金人的請求,於是完顏阿骨打再次起兵接著乾遼。

後來,遼國實在是打不過金國了,耶律延禧才派遼太傅習泥烈奉冊璽來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皇帝”,可完顏阿骨打卻不允許了,完顏阿骨打對群臣說:“遼人屢敗,遣使求和,隻飾虛辭,作為緩兵之計,當議進討。”於是談判破裂,戰端再起。

所以,不論從哪方麵來說,大遼帝國的皇帝都是耶律延禧,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而要想大遼帝國滅亡,前題必須得是捉到耶律延禧或者殺死耶律延禧。

不然,滅遼這件事,就不可能畫上句號。

更為關鍵的是,自金國建國以來,在金國境內的遼人時常打著耶律延禧的旗號起事反金,給金國的穩定帶來了很大的隱患,金人因此不得不長期留下一支大軍在國內鎮壓這些此起彼伏的叛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