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史上,在對上六甲正兵時,其實金人準備得並不充分。
因為金人完全沒有料到,趙宋王朝方麵不僅派了七千七百七十七個送死的家夥來阻擋他們,還將城牆上的守軍全都撤走了,讓他們中了一個史上最大的獎。
也就是說,由於當時攻城的金軍人數並不多,趙宋王朝方麵如果組織反擊,是有可能守住汴梁城的。
而現在不同。
因為江鴻飛已經猜到了趙宋王朝會用什麼樣的昏招,所以大元軍是有充足準備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哪怕趙宋王朝這邊在郭京搞出來這場鬨劇之後出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物,那也沒有用。
這汴梁城破定了。
更何況,趙宋王朝這邊,主持大事的何栗、孫傅、王宗濋等人,全都盲目地相信,隻要六甲神兵出戰,就必定能擊敗大元軍,一舉扭轉這場戰局的勝負。
換而言之,趙宋王朝這邊,隻想,六甲正兵打敗大元軍,生擒活捉江鴻飛等人,怎麼炮製他們了,根本就沒想過六甲正兵會輸,進而毫無戰敗的準備。
此消彼長。
趙宋王朝真是半點機會都沒有了。
在很短一段時間,大元軍就有數萬登上了城牆,還有數萬順著宣化門一直衝過甕城,進入外城。
接下來,大元軍有條不紊地奪取了汴梁城的二十一個城門,確保汴梁城中的人插翅難飛。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劉慧娘布置得太萬無一失了,結果,都已經跑出城的郭京和他的數百六甲正兵也被大元軍給捉了。
完完全全被大元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宋軍,見大元軍進城了,而且城牆上全都是大元軍,黑壓壓地仿佛有上百萬,留下來就是在找死,所以紛紛往城中潰逃!
還有數十萬之前擠在宣化門看熱鬨的汴梁城中的民眾,見大元軍進城了,也都紛紛往城中逃跑!
如此一來,就算有宋軍將士想要跟大元軍交戰,也隻能是被人群裹挾著向城中潰逃。
張叔夜就是想要力挽狂瀾的人之一。
可他帶著親兵剛往回衝了不到十步,花榮就一箭射中了張叔夜。
幸虧張叔夜身上穿有趙桓賜給他的極品靈甲,不然花榮這一箭就要了他的命。
見張叔夜中箭了,張伯奮和張仲熊趕緊背起父親,混入人群中往內城逃去。
姚友仲抽出刀,砍翻了一個潰卒,想要攔下大潰的宋軍,讓他們跟自己回去迎敵。
姚友仲手下的潰軍見,都這個時候了,姚友仲竟然還要讓他們去送死,紛紛抽出刀來,想要殺了不給他們活路的姚友仲。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盧俊義帶著踏白軍衝了過來。
見此,那些軍痞也顧不上殺姚友仲了,他們紛紛繞過姚友仲逃入城中。
姚友仲和姚平仲其實是兩兄弟——姚平仲是姚古的養子,而姚友仲是姚古的親兒子。
在這場事關趙宋王朝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姚家表現得並不好,讓他們家的老對手種家給比過去了,尤其是在姚平仲偷襲大元軍軍營失敗,又投降大元帝國後。
趙桓顧及姚家在軍中的威望,又在用人之際,所以沒有動姚家,還仰仗姚古去收複河東,並任用姚友仲為都統製,守衛汴京。
姚友仲不想讓人看扁他們姚家,因此,自從大元軍圍城後,他親自率領機動部隊,負責四處巡視、增援,在他的拚死抵抗下,守軍才能堅守到了第三天。
此刻,見汴梁城要被大元軍給攻破了,卻無人守城,姚仲友仰天一歎,然後回身衝著盧俊義等人大喊:“吾乃大將姚友仲,你等若想攻我都城,便在我的屍體上踏過去!”
言畢,姚友仲就化身成為一個獅頭人身的半獸人,提著帶有雷電的長刀就迎著盧俊義衝去。
踏白軍的將士想要射殺姚友仲,但被盧俊義給攔下了。
盧俊義知道姚友仲是大將,要不是姚友仲,他們早就攻下汴梁城了。
對於這樣儘忠職守的大將,盧俊義想要給他應有的尊敬。
所以,盧俊義飛身下馬,挺起鋼槍,道:“殺你之人,乃大元安利節度使盧俊義!”
言畢,兩人就打了起來。
槍來刀往,兩人打了一百二十多回合。
最終,盧俊義借著錯身之際,回手一槍杆將姚友仲掃倒在地,隨即棲身上前將槍抵在了姚友仲的喉嚨上。
姚友仲什麼都沒說,而是將眼睛一閉,等著受死。
盧俊義敬重姚友仲英雄,舍不得殺他,所以,沒有戳下這一槍,而是讓人將他給綁起來。
害怕姚友仲想不開,盧俊義勸道:“今滿城皆在跑,獨將軍一人死守,對得起趙宋了。”
內侍黃經臣,是趙佶時代的一個宦官,沐浴皇恩可謂至深。
其實不隻黃經臣,趙佶時代的宦官,不,不隻是宦官,隻要是趙佶的臣子,哪怕犯了錯,失了勢,趙佶也不會像趙桓一樣,動不動就誅殺,動不動就抄家,動不動就清算,而是會讓他們善終。
趙佶是真的做到了,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
曆史上,趙佶被金人擄走,曾讓曹輔給趙構帶去三句話:
第一句,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以便宜行事當真皇帝,然後來救你的父母。前半句是政治交代,後半句則是求生本能,希望趙構能看在父母親情的份上,早日接他和韋賢妃回家。
第二句,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勿以我為念。
如果說第一句話是落難時的哀求之語,這第二句還算有點血氣和大局觀,意思是:如果你有恢複中原的勇氣和策略,那就全力施行,不要管我。
第三句就是,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違者不詳。
藝祖即趙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留下政治遺囑:不殺大臣和進諫者。
在那樣的環境下,趙佶還能給趙構這樣的提示,可見趙佶對其手下的人是真不錯。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見汴梁城要破了,將士奔潰,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就這樣斷送了,而他卻無力回天,受趙桓指派督視東壁的黃經臣,遙望城中巍峨宮闕,忍不住號啕大哭,然後衝向火海,想要為趙宋王朝殉葬,以此來證明,他雖然身體不全,但卻不失忠義。
見黃經臣如此忠義,朱仝飛身過去,將都已經跳入火中的黃經臣又給抓住領子揪了回來,然後讓人滅了黃經臣身上的火。
負責守衛南壁城門的侍衛馬軍司郭仲荀,想要領兵登上城牆與大元軍交戰,忽然城上大元軍箭下如雨。
見此,郭仲荀隻能退入內城。
王宗濋一邊率領禦前侍衛向內城跑,一邊衝往城中間湧的軍民喊:“快上城迎敵,吾輩前往大內救駕!”
王宗濋都不抵抗跑了,誰還會聽他的命令?
守城宋軍中的官員將領有很多,可在最關鍵時刻,能有以死報國之心的,隻有統製官何慶彥和統製官陳克禮。
儘管大元軍已經攻占了城牆,但何慶彥和陳克禮仍舊不肯棄城而逃,而是回身奮勇搏戰,最終雙雙被擒。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邊跑、邊造謠:“盧太尉獻了封邱門。”、“範統製獻了戴樓門。”……
再說大元軍這邊。
攻占了城牆和宣化門後,各軍都按照劉慧娘事先交代的,猛擂進軍鼓。
汴梁城中的軍民聽見鼓聲,以為大元軍馬上就要下城屠城,他們嚇得拚命往城中湧,根本無暇他顧,就更彆提回身來迎戰大元軍了。
而實際上,江鴻飛已經下了嚴令,隻要汴梁城內的人不反抗,不許濫殺無辜,也不許放火,甚至不許下城牆,各軍全都以城牆十丈之內為界,過界者,斬立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