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局已定(1 / 2)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9007 字 3個月前

趙桓出城前,很擔心,他離開後,會被謀朝篡位,或者他父親趙佶複辟。

因此,趙桓特意下了一道聖旨:“大元皇帝必要朕出,以江山社稷計、以全城生靈計,義親往與大元皇帝議和。谘爾眾庶,鹹體朕意,切務安靜,無致驚擾。恐或誤事,故茲詔示,各令知悉。”

趙桓以此告訴內城中的軍民,自己是為了他們去跟江鴻飛議和的,並且暗示江鴻飛隻認自己這個皇帝。

安排好一切,趙桓才留下張叔夜和曹輔幫他守著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在何栗、孫傅、陳過庭等宰執大臣的隨同下前往青城。

早就得到相關稟報的江鴻飛,派林衝和徐寧率領三千精騎“護衛”趙桓一行。

見此,趙桓的心中就是一緊!他有些害怕,想要退縮!

看出趙桓心思的陳過庭,趕緊給趙桓介紹林衝和徐寧:“陛下,這位乃林節度使,這位乃徐節度使,他二人,一人曾是我大宋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一人曾是我大宋禁軍金槍班教師……”

接著,陳過庭便簡明扼要地將林衝和徐寧遭到高俅陷害一事跟趙桓說了。

趙桓聽罷,義憤填膺地說:“上皇信重奸臣,致兩位將軍被害,朕十分慚愧,隻恨那時不是朕當政,不能為二位將軍沉冤昭雪。”

對於趙桓所說的,林衝隻是笑笑,說道:“無妨,若非如此,也無我二人今日。”

在趙宋王朝時,林衝隻是一個不入流的教頭,如今他可是正三品的節度使,一方大將,關鍵,江鴻飛已經有大一統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林衝哪有可能理會有如喪家之犬一般的趙桓的幾句言語上的拉攏?

而徐寧,更是連客氣的話都懶得說,他直截了當地說:“還請陛下上路罷。”

本來趙桓就很害怕,徐寧還這麼說,趙桓立時就更害怕了。

然而,如今這種形勢下,趙桓就是再害怕,也必須得去見江鴻飛了,不然林衝和徐寧以及他們手下這三千精騎,綁都能將他們綁去見江鴻飛。

所以趙桓隻能硬著頭皮跟林衝和徐寧走。

路上,趙桓見林衝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八尺長短身材,好一個英雄大漢;再看徐寧,六尺五六長身體,團團的一個白臉,三牙細黑髭髯,十分腰細膀闊,也是英勇不凡。

趙桓忍不住去想:“這樣的兩員良將,竟因上皇昏庸,任用高俅這樣的奸臣,而成為江衍手下的大將,此消彼長,難怪我大宋有今日。”

趙桓甚至在想:“若朕早登基數年,必不至如此。”

這一路上,趙桓所見,全都是大元軍的軍寨和來來往往的大元騎兵,其中一些,膚白、色目,明顯不是漢人。

有去過遼國的宋臣,見趙桓看這些色目人,說:“他們應是契丹人,祖上可能有西域血脈。”

趙桓用心數了數,單是他看到的大元騎兵,就不下五萬。

趙桓心想:“吳用言,京畿到處皆是大元鐵騎,誠不騙我也。”

一個多時辰後,趙桓君臣來到了青城。

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天,趙玉盤等帝姬、宗姬,肯定全軍覆滅了。

此時,已經勝利在握的江鴻飛,難得有閒情雅致,竟然跟趙玉盤等帝姬、宗姬玩起了《狼人殺》。

見吳用回來了,正準備“殺”趙福金的江鴻飛,心知肯定是趙桓君臣到了。

江鴻飛想了想,然後衝吳用揮了揮手。

吳用立馬會意,江鴻飛不想見趙桓。

吳用隨後退出齋宮,讓人給趙桓君臣安排住處。

見此,趙桓君臣慌了!

趙桓已經親自來見江鴻飛了,江鴻飛作為勝利一方,不親自迎接趙桓也就算了,怎麼見都不見趙桓一麵?這可太有失禮數了。

趙桓君臣躲進吳用給他們安排的小房中商量一陣,猜測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沒帶降表過來,江鴻飛才是這樣冷淡的態度。

趙桓覺得有道理,降表是兩個國家戰爭最終勝負的書麵證明,也是戰勝國向戰敗國索要戰爭賠款的重要依據,他不上交降表,江鴻飛對他怎麼可能有好態度?

事實上,趙桓君臣不是不知道,他們該代表趙宋王朝給大元帝國上降表。

可趙桓總不想承認他已經輸了這場戰爭,還幻想著有一天奇跡能出現,讓他反敗為勝。

這才把這件事一直拖到了現在。

如今,江鴻飛連見都不見趙桓,趙桓終於麵對現實,覺得這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可是,起草降表這種事,向來都是費力不討好,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因為起草降表,後來被清算,甚至遺臭萬年。

所以,一眾宋臣全都在推脫,誰都不願意起草降表,不肯背這口黑鍋。

最後,在趙桓的臉氣得鐵青的情況下,孫覿挺身而出,寫了第一版降表,何栗、孫傅等人又幫忙修改了一番。

可讓趙桓君臣憂心忡忡的是,雖然吳用幫他們將降表遞上去了,可江鴻飛除了派韓昉和高慶裔來幫著趙桓君臣修改降表以外,再沒有其它動作,更沒有見趙桓。

這讓趙桓君臣越發地忐忑不安!

……

與此同時,趙構又收到了一封趙桓給他的詔書。

在這封詔書中,趙桓讓趙構立即起兵去勤王救駕。

來送信的劉定,告訴趙構等人,郭京誤國,汴梁城已破,城中的所有皇室和宗室都成了甕中之鱉。

趙構立即急召耿南仲、汪伯彥等人研究對策。

經過研究,趙構等人很快便定下,成立大元帥府,趙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汪伯彥和宗澤擔任副元帥。

為了增加他自己的權柄,趙構特意穿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緋衣,並戴上了趙桓賜給他的玉帶。

耿南仲則在一旁給趙構背書說:“此緋衣、玉帶乃太上之物,去歲太上禪位與陛下之時,從身上解下賜予陛下,今陛下又將此緋衣、玉帶賜給康王。”

聽耿南仲這麼說,大元帥府的人哪還能不明白,這是趙構成為趙桓的接班人,趙宋王朝的新皇帝的節奏?

當然,也有人覺得,趙構、耿南仲、汪伯彥等人是不是太急了?雖說汴梁城已破,可那裡的事畢竟還沒有定論,要是大元軍隻是隨便搶點錢財、女人就走呢?到那時,他們不就成了謀朝篡位?

隻有主導這一切的耿南仲知道,趙桓根本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而江鴻飛勢必要衝著大一統使勁,絕不會乾婦人之仁的事的,所以,汴梁城裡的人肯定全完了,趙宋王朝還能不能存在,隻能看趙構行不行了。

……

韓昉是遼臣,高慶裔是渤海人,他們都對趙宋王朝沒有好感。

關鍵,降表這種事,茲事體大,絕不能馬虎,他們也不敢耽誤大元帝國的大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