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帝國如今比南宋小朝廷強大太多太多不說。
南宋小朝廷自身又問題重重。
關鍵,趙構他們已經無路可逃,大元軍再打下去,他們隻能是甕中之鱉。
趙構君臣商量了一宿,仍舊是左右為難。
最後,還是想得過且過的趙構,拍板道:“事已至此,當成大事不拘小節。”
彆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聽趙構的。
老實說,趙構也沒有得選。
大元帝國已經吞並了趙宋王朝一半的疆土,關鍵剩下的那一半疆土,其中大部分也不在趙構的手上。
趙宋王朝的人才、資源、兵馬,也大部分被江鴻飛所得,小部分分散在王慶、童貫的手上。
你讓趙構拿什麼跟江鴻飛拚?
這麼說吧,如果不是江鴻飛君臣定下先滅楚國的戰略戰策,暫時放了南宋小朝廷一馬,趙構君臣隻怕難逃此劫,除非他們能儘快拿下童貫,奪下童貫手上那五六十萬平南軍。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趙構君臣之所以答應江鴻飛的苛刻條件,也是因為他們想爭取到解決童貫的時間。
為此,趙構願意付出一些代價。
目前唯一的麻煩就是,江鴻飛要的張俊等人還在前線統軍。
還有,趙構君臣隻想將張俊等人給江鴻飛,不想將他們手上的軍隊給江鴻飛。
趙構君臣如此這般商量了一番。
這天,欽差帶著趙構的聖旨到了張俊的軍中。
張俊把欽差接進來,欽差打開聖旨:“張俊聽旨。”
“臣在!”張俊應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跟大元議和成功,敕命張俊見詔,領兵班師回朝!加封官職。”
張俊磕頭已畢,送走欽差,呆呆發愣:“跟大元議和了,叫我和眾將回朝?恐怕議和是假,投降是真。我該不該回去呢?不回去罷,為抗旨不遵;回去罷,朝中已經有人告訴我了,大元皇帝點名道姓要我,此去福禍不知啊。我該如何是好?”
張俊正在進退兩難之際,有軍兵來報:“報大帥,欽差大人到!”
張俊一驚,剛要出去迎接。
欽差邁步進來了,拿出一塊金字牌:“張元帥,萬歲的金牌,催你火速回京。”
說完,高舉金牌,叫張俊觀看。
這金牌,乃純金打造,上刻二龍戲珠,寫有“欽命”二字,光華奪目!
這金牌比聖旨還厲害,是趙宋王朝的皇帝親調大將用的,好比皇帝親自來了,見到金牌如見皇帝,如果違抗,有殺頭之罪。
張俊看完金牌,腦袋“嗡”的一聲,完了,皇帝用金牌調我回京,不走不行了!
張俊急忙說道:“臣遵旨。”
這位欽差剛走,軍兵又報:“張元帥,第二道金牌到。”
“第三道金牌又到!”
一連串來了十二道金牌催張俊回朝。
張俊心似油烹:“陛下這麼急著催我走,怕是凶多吉少啊。”
這時候,眾將全知道了此事,有人道:“大帥,千萬千萬不能回京。大元皇帝指名道姓要恁,怕恁進京容易,出京難哪!”
張俊看看眾將,滿臉苦笑說:“陛下命我進京,怎敢抗旨不遵?”
趙密沉著臉說:“怕甚!皆言大元皇帝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他要我等過去,多半不是因為我等賣力交戰,想要報複我等,應是看中我等才能,想教我等為其所用。若真是如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張俊部將中,論戰力,要屬楊存中、趙密等人,但說到關係親密,就數田師中了。
此人原是內侍梁方平部將,靖康初參與勤王,後劃歸張俊屬下。
張俊兒子早死,張俊就把寡媳嫁給了田師中,自此田師中也管張俊叫“爹”,算是半個兒子。
有了這層關係,田師中的升遷自然十分順利。
老實說,論打仗的能力,田師中隻能說不差,並沒有多強。
田師中真正的能力是搞屯田,搞內政,出謀劃策。
曆史上,嶽家軍最後就落到了他的手上,他後來全須全尾地從軍界“榮譽”退休,其晚年拿著國家的養老金在臨安安享晚年,結局也不錯。
從這方麵來看,就不難看出,他確實有點東西。
與趙密公開嚷嚷要投大元帝國不同,他彆管心裡是怎樣想的,表麵上則是唉聲歎氣地提醒張俊:“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
張俊心中一動。
張子蓋是張俊的侄子,不過大家不要誤會他是個純粹的紈絝子弟,相比田師中之流完全靠拍馬屁往上爬的家夥,他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曆史上,張子蓋先是跟隨韓世忠,曾參與討伐苗傅叛軍,因功升到武功郎。
後來,完顏亮破盟,張子蓋迎來了給自己正名的機會,他受命援救海州,在城外與金兵大戰,兩敗金兵,將數千金兵趕入水中淹死,終於解海州之圍。雖然之後他並沒有接受魏勝的建議,趁勝追擊,而是以“受詔解圍,不知其他。”的理由退回了泗州,但考慮到此時他已年界五十,其他南渡將領如成閔、趙密、王權等到了這個年齡多已變得膽小怕事,張子蓋能在野戰中擊敗金兵,殊為不易。
張子蓋也對趙構說:“叔公,陛下既已有命令,我等身為臣子,又如何能不從之?”
有田師中和張子蓋給張俊出主意,張俊長長一歎:“唉!撤軍!”
旋即,張俊便帶著本部人馬返回了行營。
不過,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張俊臨帶著趙密、田師中、張子蓋等將去麵見趙構之前,將他的心腹全都聚集起來秘密召開了一個會議……
張俊等人回到行宮後,就見劉光世、楊沂中、虞允文等人已經到了。
見所有人都到齊了,趙構親自接見了他們。
未說話,趙構先潸然淚下,他哭著說:“眾位愛卿,朕對你等不起,還望你等理解朕及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