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了醫以後,很多多年不聯係的老同學又開始重新主動聯係。一開始加了聯係方式都是敘敘舊,聊聊以前的過往,之後便是谘詢病情。看來,學醫也有利於維護人際關係。
一個老同學在妊娠16周的時候查出胎兒畸形,需要住院引產。我和桃沙一起去當地的縣醫院裡看望她。下麵的醫院管理比較寬鬆,不會嚴格控製病房裡的探望人數。就連打引產針,家屬也可以陪著進去。
正巧同學的老公不在,我便陪著她一起去檢查室打針。醫院比較小,婦科和產科合並在一起。屋子裡擺著一張婦檢床,還有一張平床。以前在月湖醫院,打引產針都是要進產房的,不僅要超聲引導,還會消毒鋪巾,流程比較繁瑣。我們進去後,醫生指導同學躺在床上。醫生就憑著經驗摸了摸肚子,像打普通針一樣,簡單消毒後就穿了進去。回抽一下,絮狀的羊水在注射器裡迅速散開,一支引產針很快就打完了。我扶著同學回病房,回想起剛剛的操作,心裡有點不著神。沒有超聲引導,沒有鋪巾,就像感冒時的普通肌肉注射一樣!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月湖醫院時,打引產針時的場景……
那時在小手術室裡,負責患者的醫生還沒有來。超聲老師等得不耐煩了,便催促我來打。我一直推脫說自己不行,超聲老師就鼓勵我,說很簡單,按照她的定位來操作就行。當時穿了第一針回抽見血,好幾次才抽到羊水,把藥物注射進去。看來,有時候太依賴於器械,反而會降低醫生的操作水平。
我本以為,同學的確是因為胎兒畸形才做引產的,直到陣痛開始,才發現另有原因。醫生走進來,對同學家屬說:“你們分娩,是選擇進產房還是就在病房裡。產房條件好點,但是會有額外的收費。小月份的也是可以在病房裡的,有專人負責,怎麼選擇都行。”
“我們進產房!”家屬著急地說道。
同學一邊忍著疼痛,一邊抓著家屬的胳膊,對醫生說道:“還是就在病房吧~”
醫生見兩人爭執不休,也猜測出兩人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就順著家屬意願說道:“在病房吧。生的時候也是進檢查室,條件不比產房差。去了產房,有情況還得把大夫喊過去。這樣離大夫還近呢~”
聽醫生這樣講,家屬才放下心來。也許,小醫院醫療條件是差一點,但是人情方麵卻一點都不差。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下,雙方更能體恤彼此。
等到快要分娩時,同學進了檢查室。醫生還沒進門,家屬在外麵拉住她,央求道:“大夫,我拜托你,等孩子下來,萬一是個男孩兒,您彆告訴她,我怕她受不了。”
醫生歎口氣,點點頭就進去了。我換好衣服,隨醫生一同進了檢查室。在檢查室裡,同學也向醫生說了和家屬一樣的話。原來,他們並不是胎兒畸形,而是在私人機構做了超聲,因為胎兒是個女孩兒才做的引產。
在鄉下,人們不僅傳宗接代意識強,繼承香火的意識也很強。而且,他們認為隻有男孩兒才能繼承香火。等同學的胎兒落下之後,我們看了都陷入沉默中:是男孩兒。醫生出去後,把情況告訴了家屬。家屬剛開始情緒還比較穩定,過了一會兒便蹲在地上抱頭痛哭,他一邊哭一邊扇自己耳光,:“老天啊,我這是作孽啊……”
我歎口氣,問醫生,是不是小機構超聲水平差,都做得不準。醫生搖搖頭,無奈地說道:“超聲隻是輔助檢查,能篩查明顯的畸形,有些很小的缺陷也是看不清的。尤其是性彆方麵,有時候女胎兩腿間夾了一根臍帶,看著就像男孩兒。月份小的時候,男孩兒的特征也不是很突出,水平再差點兒,可能就看成女孩兒了。所以說呀,有些事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
以前讀小學,尤其是三年級以前,都是在鄉下的老師家裡讀書。學生人少,每個年級都不到十個人,一到三年級的學生都聚集到一個屋裡。隨著年級越高,輟學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從初中畢業開始,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輟學了。那時偶爾會有個同學聚會,輟了學出去打工的人,會回來請同學吃飯。但每次都會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說女孩子不該參加,一個人出去不安全。隨著時間推移,能參加的同學聚會越來越少,聚會的同學慢慢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最後就到了大學。
高中的一位同學馬上要舉行婚禮,婚禮都是在鄉下舉辦。為了避免當天很多同學跟不認識的人安排在一桌,都會提前一天宴請老同學。現在正值夏季,回鄉的人比較少,所以宴請就變成了小型的同學聚會。男方本來在鎮上訂了兩桌,打算男女分開。但到了餐館,很多人臨時有事來不了,便男女混了一桌。
托這次聚會的福氣,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三個人終於聚齊了!我,桃沙,還有李春嬌。李春嬌是護士,常年在外地工作,難得會回來一次。李春嬌總抱怨自己工資低,但她是我們三個中唯一一個帶編製有五險一金的人。每當有人說起我們三個是閨蜜時,桃沙都會鄭重其事地糾正,不是閨蜜,是“發小”!桃沙說“閨蜜”這個詞聽起來太甜了,一聽就很假,還是“發小”更能體現我們的鐵三角關係。
餐桌上,男生都在拚酒,我們幾個女生就一直在拚肉。碩大的龍蝦一端上桌,很快就被我們消滅掉!吃得差不多了,我們也偶爾會聽聽男生們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