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接二連三的針對(2 / 2)

我們還長期租賃了一艘船,負責將墨西哥灣的原油運輸到東海岸,這樣我們就在費用大減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給自足,當公司在大宗商品業務上立足後,我們在套保、購買、精煉和運輸燃油等方麵也做得更加遊刃有餘。

作為一個獨立實體,Trainer煉油廠在過去兩個季度裡盈利微薄。但它帶給我們的真正優勢是對價格的影響:過去的兩年裡,我們每加侖燃油平均成本比行業低5-10美分。”

楊橙心中冷笑連連,看來這老小子是鐵了心作死,真是一招接一招啊,先是隱晦的抨擊了收購大韓航空的舉措,又針對自己采購阿布和康拉德他們石油的作法,給予反麵教材,真是用心良苦啊,可惜他的話忽悠忽悠記者這些外行還行,忽悠自己?門都沒有。

早在正式開啟收購達美航空的項目之前,楊橙便了解到達美航空收購煉油廠試圖降低成本的事實,然而,這個煉油廠真的使成本降低了嗎?

錯!大錯特錯!要不是楊橙做過詳細的調查,還真有可能被理查德安德森這套說辭給蒙騙過去。

在此之前,航空史上,還沒有哪家航空公司擁有自己的煉油廠,但在2012年,達美航空率先打破了這個怪圈,CEO理查德安德森領導下的達美航空公司高管認為,麵對令人痛苦的燃料成本,到了該乾點激進的事情的時候了。

那段時間,石油價格倔強地盤桓在高位——90多美元一桶,而達美航空的飛機每天的燃油消耗量相當於26萬桶石油,占公司全部成本的三分之一。

達美航空公司當時算計,每年在燃油上花費的120億美元有22億美元成了煉油廠的利潤,這就讓理查德安德森和其團隊覺得,如果用公司自己的煉油廠生產航空煤油,那麼,就能把那部分利潤留給自己。

所以,他們斥資1.8億美元(這才是真實數字,而不是理查德安德森發言時說的1.5億美元),購買了賓州費城附近的Trainer煉油廠。

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錯!在之後的兩年半以時間內,達美航空在這家煉油廠先後大筆投入了高達4.2億美元的資金,而結果則是產生了大約1億美元的虧損。

可很多人要說,達美航空至少有了便宜的航空煤油,對吧?結果並非如此。

收購這家煉油廠之前,達美航空公司航油的貨源每加侖比同業低9美分,那麼,今天的優勢呢?依然是9美分!與此同時,收購一家煉油廠的大部分理由現在都煙消雲散了: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而煉油廠生產航空煤油的利潤則在每況愈下。

這才是最真實的一麵,遠不像理查德安德森所說的那樣美好!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即便你對這家企業的管理像彆人一樣好,可航空煤油的機會成本依然取決於全球市場,而隻有當你比其他人更出色地運營這家企業的時候,你的收購才是有意義的,可對一家航空公司來說,這樣的要求有些勉為其難了。

可惜,理查德安德森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他們知道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基本上所有環節都有問題!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購買一家煉油廠根本不是對衝燃油價格風險的理想手段,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航空煤油的真正成本在於石油,而不是煉製過程。

打個比方,這個錯誤就像為了抵禦麵包價格的上漲而去買一間烘焙坊一樣,如果你真想對衝麵包的價格風險,你應該去買一塊麥田才是。

同樣,如果這些家夥想抵禦燃油價格的風險,他們應該去買油田,得益於油價暴跌,現在全球範圍內正有無數塊油田出售。

當然,考慮到Trainer項目的經曆,買油田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主意,以事後聰明來看,達美航空靜等石油價格下跌,之後在期貨市場鎖定航油低價格,結果會更好。

可理查德安德森的決定,導致達美航空最終深受一個昂貴包袱的拖累之苦,但從理查德安德森剛剛的發言來看,他依舊固執的認為這家煉油廠是個很劃算的投資,也將其看作總體戰略的一部分——主動預防航油價格的波動,而不是成為全球能源市場劇烈波動的受害者。

隻不過,這般掩耳盜鈴的想法,在楊橙眼中,完全就是愚蠢,也更加堅定了他接手達美航空後大清洗的想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