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石油被開采到大規模運用的今天,不知道有多少專家跳出來,無數次的調高石油峰值,為的是什麼,羅曼你應該比誰都清楚。
最早就是有蘇聯人提出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論純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儲量也不像人們說的那樣非常有限,事實是世界上發現的油田越來越多。
如果蘇聯人是對的,那麼地球上的石油總量隻與地層深處碳氫有機物的數量有關,而這些物質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形成了,那麼人類能獲得石油的數量隻與鑽井深度有關,最關鍵的是,蘇聯人還發現廢棄的油田可以自我修複,也就是自充式油田。”
阿布苦笑了一聲,“好吧,康拉德,你說的對,前蘇聯的確有關相關論述,他們認為,石油是在地殼深處的高溫高壓下自然生成的,與鑽石的生成條件相仿,在高壓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
事實上,也正是在這樣的理論下,前蘇聯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大油田,並且開采成功率遙遙領先全球。”
康拉德朝楊橙攤開手,眨了眨眼,示意:我說的沒錯吧?
阿布也很無奈,“康拉德,你也是享受到石油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從現在起你也該改口了,石油確實是不可再生資源!”
康拉德搖搖頭,“當然,對外我肯定不會說錯,隻是我們私下聊天,沒必要拿出這一套。”
楊橙有點方,比起這兩位大佬,他對石油甚至整個能源礦產這一行,了解的實在太少了,包括石油來源的辯論問題,他還是頭回聽說,以至於他現在都不敢插話了。
康拉德又道,“其實冷戰時期,前蘇聯科學家將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作為國家高級機密,直到伊克戰爭後,五角大樓才開始意識到蘇聯掌握理論的戰略意義。
美國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國大肆搶占石油資源的同時,蘇聯人卻在埋頭苦乾,在號稱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亞勘探出11個大油田和1個超級油田,使前蘇聯在8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阿布跟著點頭,“對,我還記得那時候的一家媒體,用一個假設諷刺生物變油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沙特加瓦爾油田為例,如果生物變油說是真的,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裡的立體空間,在裡麵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
康拉德,“這簡直是荒誕至極!”
阿布攤開手,“所以,石油利益鏈需要謊言,如果突然有一天爆出新聞,說石油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現在的油價至少要跌到和礦泉水一樣的價錢,另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企業都要倒閉。”
楊橙總算插上話了,“所以我們沒必要在乎麥迪克的警告,埃森美孚不會因為一個油田的得失,向我們悍然出手?”
康拉德沉默不語,阿布沉吟了半天才道,“我不敢保證,但目前來看,我找不到埃森美孚為了不到owowo油田20%的收益,直接向我們開火的理由。”
“其它巨頭呢?比如道達爾?”
康拉德回答,“我去見了道達爾的負責人,這次帶隊的是一位全球副總,對方似乎沒有特彆強烈的競爭意向,隻想分一杯羹,隻要不少了他們那份兒,多幾個股東他們不在乎,甚至樂見其成,畢竟股東多了,意味著監管力度的加強,誰都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損。”
阿布點點頭,“尼日利亞國家石油更不用擔心,他們一向很聽能源部的話,不會亂來,倒是埃森美孚那邊,這次來的是一位董事。”
“誰?”康拉德問。
“烏爾蘇拉伯恩斯!”阿布加強語氣,表示對這個名字的重視。
“是她啊~”康拉德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