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這兩筆交易,stx引起業內的關注。
要知道在現在這個大公司喜歡拍大片、堆積大ip、執著拍續集的年代,stx顯得特立獨行,他們更傾向於有明星牽頭的中等成本類型片,最高不超過8000萬美元的投資,沒有超級英雄,沒有cg特效,隻是普普通通的講述一個故事。
我認為stx正在做的事,是在填補目前市場上的一個空白。
好萊塢已經成了資本和大片的競技場,但大片頻出的同時也冷落了一些觀眾,這就導致市場上存在著很大的空白區,就是專注於講故事的類型片。
這種項目也許不會有超高的票房,但明星大咖牽頭足夠保障項目盈利,關鍵是良好的口碑,能夠幫助我們樹立起高質量的品牌形象,這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楊橙沉吟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沒必要收購stx,完全可以仿照他們的路線,專門打造此類電影。”
瑞茲也跟著點頭,“boss說的沒錯,我沒看到stx身上值得我們必須收購的閃光點。”
埃迪以前更是半個圈內人,他更有發言權,“如今好萊塢的共識兩個:第一,如果你不建主題公園、不賣玩具、隻賣電影,你會死掉;
第二,如果你做中等成本電影,你也會死掉!
從十年前開始到現在主導好萊塢,這兩個共識,短期內很難發生質的變化。”
唐娜耐心地解釋道,“你說的對,但這樣做的結果你也看到了,就是好萊塢更喜歡各種大ip,這類電影並不依靠故事和其中的明星來吸引人,而是依靠那些觀眾在、漫畫和遊戲裡早已耳熟能詳的角色和故事來把觀眾帶進電影院。
說實話,我個人很不喜歡蝙蝠俠大戰超人,或者鋼鐵俠大戰美國隊長這種設定,完全失去了電影這門藝術的美感,純粹是爆米花的佐料。
宏大而誇張的視覺奇觀成了大片的基礎,在這之上建立的電影並不需要是好電影,能拍續集就行,但這樣的電影不適合反複觀看,真正能夠流傳下去的還是講故事的電影。”
埃迪反駁道,“可對好萊塢而言,一部電影花的錢越多越好,中等成本電影無法吸引觀眾,它們每年的配額隻有一兩部,主要目標也隻是小金人,這是主流!”
唐娜狠狠的歎了口氣,“我知道你說的都對,如今六大,包括我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超級英雄電影或者可以拍續集的電影上,過去兩年,每次我召開的會議,討論的都不是電影本身,而是討論這個電影該有怎樣的續集。
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雖然我不是導演,但作為電影從業者,我不喜歡隻拍攝續集或者係列電影。”
埃迪殘酷的說道,“然而隻有這樣的電影能掙錢,我們首先得活著,才能說其它的,比如你口中的好電影~”
楊橙聽這兩個人的爭論,忽然覺得很有趣,要知道埃迪給他的第一印象,才是刻板的老學究,沒想到居然有一天,從他口中聽到了‘唯利益論’的觀點,這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
瑞茲插嘴道,“這是資本的時代,當大片策略奏效時候,電影公司便能獲得更大的收益,水漲船高,資本愈發關注好萊塢,大資本開始購買電影公司,而電影公司又在購買ip,形成了一個循環。”
唐娜被兩人接二連三的駁斥針對,也有點來脾氣了,冷著臉道,“但我剛剛的報告你們也聽了,除了龍頭的兩家公司,對於大部分電影公司來說,這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像是派拉蒙的母公司維亞康姆,已經在考慮兜售這塊過去的金字招牌。
這又怎麼說?”
見兩人沉默不語,唐娜繼續質問,“迪士尼和福克斯的合並是大勢,誰也阻擋不了,原因是什麼?還不是因為除了迪士尼以外,包括福克斯在內,已經無法生產足夠數量和足夠好的內容去競爭?
行業洗牌的時候到了,我擔心的是一超多強的局麵都維持不下去,隻剩下一家獨大,到時候新時代影業何去何從?
我在這個行業待了幾十年,最深的感受便是千萬不要盲從。
目前來看,大ip續集是主流,可這樣的趨勢能持續多久?
我們難道不該提前做出應對嗎?哪怕並不用急著轉型!”
埃迪和瑞茲再次用沉默相對,沒辦法,唐娜的質問他們一時間給不出答案。
唐娜又道,“我之所以提起stx,還是想讓諸位認識到中等成本電影,實際上是有生存空間的,一些中等成本的項目也是能夠賺錢的,這也是stx能夠顯得鶴立雞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