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成功模式一(求訂閱)(2 / 2)

楊橙微笑點頭,豎起一根手指,“基本正確,不過我還要補充一點,我希望看到stx能夠產出真正的原創,而不是偽原創~”

唐娜詫異的看著楊橙,有些不明所以,亞當則深深的皺起眉頭,“你的意思是?”

楊橙攤開雙手,“我隻是不想看到stx和其它公司一樣,製作好萊塢工業流水線的電影,如果我是觀眾,在欣賞完爆米花電影的視覺轟炸後,一定希望靜下心,去看一部用心講故事的原創電影,而不是看一部永遠都似曾相識的電影。

請注意,我們不是在討論多如牛毛的續集、前傳、翻拍和重啟,而是那些號稱完全原創的故事,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無窮的相似性。”

亞當苦笑了一聲,“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我不得不說,好萊塢所有跟商業沾邊的電影,編劇必須得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寫劇本。”

楊橙當然知道這點,他也沒說這是錯的,這是金科玉律,絕非自曝其短,這也是好萊塢成功的原因,能夠讓你一邊抱怨著電影公式化、故事老套可期,一邊不厭其煩在每個周末夜捧著爆米花步入影院。

這是好萊塢賴以橫掃全球的秘密武器之一,包括新時代影業也在這麼做,楊橙當然不會主動放棄賺錢的武器,那不是清高,那是蠢!

他想要的隻是那萬花叢中一點綠而已~

當然,說起好萊塢商業電影劇本的模式,其實也不是什麼秘密,掌握好幾乎人人可以當編劇,隻是有沒有公司用你的劇本,那就兩說了。

首先你要了解一個東西叫‘三幕結構’,彆看這東西被好萊塢的編劇們用的爐火純青,但三幕劇並不是好萊塢的專利,從古希臘劇場時代流傳至今。

當然,電影不能像戲劇那樣分幕,但都是一個道理,掌握好三幕結構,就能做出一部水準線上的主流商業片,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用來鋪墊,引出主要的故事線,確立主角存在的動機和目的;

中間三分之一用來對抗,正反兩派、善惡交鋒、層層升級,最後發展到無法逆轉的地步;

最後的部分用來解決矛盾,也就是所謂的gc、終極較量,再配上一個符合大眾情緒宣泄、令人滿意的結局,這就是一部完成度較高的商業片。

用的純屬了之後,可以酌情為每個部分適當的增減、豐富細節,如果對自己把控劇情的功底不自信,那就乾脆按照固定模式來,90分鐘的電影,平均分成三等份兒,嚴格控製每個部分的作用,彆出太大的紕漏,這不電影基本可以保證回本。

結構架好了,等於一個人有了骨架,下一步就要豐富肉體了,什麼是肉體?自然是電影中的各個角色。

這一步同樣至關重要,塑造角色必須要真實可信,哪怕觀眾明知道是假的,也要讓人情不自禁的代入進去,相信是真的。

20年前、30年前的好萊塢電影裡,總有那種叫囂著要主宰世界的狂人,如今人看來多麼滑稽可笑,太過浮誇了,因此現在的壞人要含蓄,懂得把自己包裝地像個有遠見的革命家,而不是野心勃勃的惡棍。

是不是很可笑?壞人還要含蓄?

是很可笑,但這就是觀眾喜歡的點,編劇必須要滿足觀眾的胃口,才能做出好電影。

仔細觀察,現在漫威宇宙中的終極大boss滅霸,就有過去電影反派的影子,畢竟這個角色脫胎於漫畫,漫威畫漫畫多少年了~

當然,為了符合大眾對壞人的‘審美’,出現在電影中的滅霸,除了擁有無可匹敵的能力外,還賦予其一定的心機,將其變成有勇有謀的大反派,這樣觀眾才會在其被打敗後,有那種酣暢淋漓的爽感。

總之,現代的商業電影中,反派要有一種覺悟: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作惡,這才更符合現實常理。

要塑造這樣真實的惡人,不但要給他們足夠的動機,還要在反派和正派之間建立某種關聯。

簡簡單單的好人除暴安良,壞人窮凶極惡,這是行不通的,他們都是為了自認正確的目的而賭上一切,這才符合他娘的邏輯。

為什麼爆粗口?因為這時候必須爆粗口,才能更好的烘托吐槽的氛圍!

基本上那些在一定程度上奉為經典的雙雄電影,都是這麼寫的,比如《盜火線》中兩個在命運漩渦中掙紮的男人,《天幕殺機》的邦德和席爾瓦都曾遭到遺棄,留下心理創傷,瓊斯博士的所有對手都和他一樣對考古事業滿懷熱忱,通過雙方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立場,更能微妙地揭示出主角與反派的差異。

這就是合格商業片塑造角色的標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