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汙泥重金屬含量較高,主要處置方式是海洋傾倒和填埋。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汙水處理設施數量不斷增多,汙泥產量急劇增加。
與此同時,汙水處理設施開始私有化,禁止汙泥海洋傾倒的呼聲不斷增加,終於汙泥海洋傾倒被禁止。
同時,由於源頭控製成效顯著,汙泥質量逐漸提高,也減少土地利用對汙泥產品的限製。
因此,90年代後期土地利用逐漸成為英國主要的汙泥處置方式,為保證汙泥土地利用的安全性,英國禁止將未經處理的汙泥施用於土地,禁止將汙泥直接撒在草地表麵,並嚴格控製汙泥用於蔬菜種植。
進入21世紀,汙泥填埋處置方式在英國被廢止。
隨著現代化汙水處理設施的普及和工業廢水預處理的推行,汙泥中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含量大大減少,汙泥開始被視作一種資源。
從汙泥中獲取能源得到日益重視,特彆是厭氧消化技術在英國得到廣泛應用,70%以上的汙泥經過厭氧消化處理後,進行土地利用,當汙泥泥質不佳或土地資源化利用受限時,焚燒也是主要的處置方式之一。”
楊橙打斷他,“也就是說,汙泥處理也是有利潤可取的?”
“沒錯,類似的收益點其實一點都不少。”
“那麼你說z國那邊是什麼情況?他們要引入我們的技術?還是設備?”
“不不,這隻是小錢,我的意思是乾脆投資進去~”
楊橙皺眉,“國情不一樣,現在z國汙水處理沒有私有化吧?”
伊恩艾爾笑道,“我做了研究,的確,生活汙水處理廠隱含公用事業的屬性,理論上應由zf出錢建設、運營及維護。
但實際上不論是因為財政拮據,還是由於運營經驗欠缺,早期zf總是吝嗇於投資建設新廠或者已投運的處理廠運營效率極其低下。
這種情況下,一大批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從zf手裡獲得特許經營權,一般經營期25-30年,替zf出了第一筆建廠的錢,並且在處理廠建成投運之後負責運營維護,而這一切投資和收入都通過定期向zf收取處理費的方式在經營期內收回,這就是目前z國汙水處理廠的盈利模式。
理論上來說,利潤在30%上下。”
楊橙嚇了一跳,“這麼高?”
“是啊,我也驚到了,所以才迫不期待的跟你彙報。”
楊橙深思片刻,“你繼續說~”
“總之,z國汙水處理項目基本分為三種模式:1、zf自投自建自營,收益為公共事業基金收益;
2、特許經營模式,社會資本購買汙水處理項目的特許經營權並獲得汙水處理廠的物權,特許經營期滿移交回zf實施機構或政府指定機構;
3、ppp模式,其中較為典型的是社會資本建設汙水處理工程,並實施運營,期間獲得使用者付費,收回建設投資並獲取收收益。
我們的目標就是第三種,第二種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楊橙點點頭,“聽起來還可以,但我們都沒有在z國運作的經驗,你知道流程如何嗎?兩眼一抹黑的進去,很容易被坑。”
“我也研究了,從土建到運營基本流程很簡單,zf進行三通一平,提供工程所必須的水電;
拿到土地證,工程建設許可等開工必備的手續;
人機物料進場,監理簽發施工許可,建設開工,實施建設,汙水管網一般為zf建設;
最後采購安裝汙水處理設備,申請zf提供汙水,並運轉,實施竣工驗收,開始運營,收取處理費用,流程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