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朝廷的妥協(1 / 2)

因為提刑按察使司的特殊性,帝辛並沒有特意去和他們打好關係,但因為他剛來雁雀關之時的“吸血魔女”一事,提刑按察使司對於帝辛這位王爺的感官並不差。

甚至還欠著一份人情。

而這份人情帝辛一直放到了現在才使用。

以提刑按察使司監察百官的特性,在發現裕王有出兵意向的第一天,按理來說就該主動往朝廷彙報,但是卻被帝辛拖到了官府正式發布公告的前一天。

以邊陲之地到京城的距離,就算是八百裡加急也無法在一天的時間內將奏折送到京城。

一天的時間,足夠此事在雁雀關擴散開來,然後被一些商隊再將這個消息帶離雁雀關了。

帝辛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他既然要以王者之師的名義遠征,就必須獲得朝廷的同意,這樣才能以大離的名義出兵。

就算不明麵支持,最低程度也是默許才行。

而以大離目前的狀況,朝廷方麵其實是不希望邊陲之地發動戰爭的,否則的話也不會多次拒絕武成侯出兵的提議了。

更不用說,京城還有一位疑似界主的成王。

成王若是知道了帝辛要遠征,秉持著敵人要做的就要破壞這一原則,肯定會百般阻撓。

以他在京城百官中的名望,隻要帝辛還未出兵,他就有很大的可能讓朝廷反對帝辛的計劃。

所謂的出兵權是在不違背朝廷的意願下才有效的。

到時候,沒了朝廷的支持,帝辛除非反叛,否則的話就隻有偃旗息鼓。

因此,帝辛就動用了自己惟一的人群,讓提刑按察使司以調查消息是否屬實的名義拖了幾天,直到官府發布公告的前一天才將自己的奏折發往京城。

在奏折,更是加上了裕王親征之事在百姓中的擴散程度。

而這一點,除了帝辛的奏折,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的奏折也同樣提到了。

並非是裹挾民意,因為不論是帝辛還是三司都沒有去征求百姓對出征一事的支持度,也沒有在奏折中提高這一點。

帝辛利用的,是朝廷在百姓中的名望。

因為老皇帝三年不理朝政的原因,如今大離百姓和朝廷之間的信任已經出現了裂縫,否則的話也不會民怨四起,到處有土匪和流寇了。

雖然因為那年冬天的煤爐一事讓朝廷和百姓的關係緩和了一些,但裂縫卻並沒有消失。

因此,現在的朝廷在處理有可能影響到在百姓中名望的事情時,都格外的慎重。

帝辛當然代表不了朝廷,但是百姓可不會管這個,一位王爺兼二品將軍用官府名義發布的公告,在他們眼裡和朝廷發布的差不多。

這個時候,朝廷若是公然反對帝辛出兵,那麼就會在百姓眼中落下一個出爾反爾的形象。

既然朝廷在對外戰爭這樣的大事上都能出爾反爾,那麼對於他們這些屁民,恐怕也不會講什麼言出必行。

不論事實是否如此,一旦朝廷這麼做了,百姓都會這麼去認為的。

如果僅僅是雁雀關一地也就罷了,但帝辛為了以防萬一,在發布公告的當天,就暗中遣人讓離開雁雀關的商隊儘量將此事往遠處傳播。

而在這之前,他已經派人將此事告知了趙全有,談他在不暴露和雁雀關關係的前提下,儘量讓更多的人知道裕王殿下要帶兵親征。

等到所有的奏折都送到京城的時間裡,足夠將此事發酵到一個朝廷無法在短時間內處理的大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