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各處勢力的反應(2 / 2)

……

因此,剛剛做好準備的使團,卻在臨出發的時候被告知不用走了。

高句麗害怕的是大離十萬大軍的壓境而來,而不是區區的三萬將士。

三萬大軍,哪怕這個數量對於他們這些勢力來說依然不少,但卻不會讓他們產生絕望的感覺,甚至不少人覺得可以反殺。

在帝辛帶兵親征的時候,高句麗也開始了排兵布陣。

與此同時,其他的勢力更是一番看好戲的表情。

大離他們肯定是不會幫助的,但至於要不要幫助高句麗?

那也是不可能的。

同為在大離周邊生存的勢力,並都有過侵擾大離邊關的舉動,各個勢力之間自然免不了會產生合作的時候,因此他們對於高句麗的實力也算是有著大概的了解。

區區三萬人數,以高句麗的實力雖然解決起來會麻煩一些,但也在能夠解決的範圍之內。

而他們更願意看到的,是大離軍隊和高句麗的兩敗俱傷。

同為大離周邊的勢力,他們除了合作,彼此之間也會有摩擦,同時也在覬覦著對方的土地。

雖然都比不上大離,但沒有人嫌棄自己的地盤會大。

事實上,若非大離如今的內憂在加上一直以來的懷柔政策,這些周邊小國早就被大離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連大離如此富庶的天朝上過都不嫌棄他們的土地貧瘠,他們又怎會嫌棄彼此。

因此,若是大離軍隊和高句麗能夠兩敗俱傷,他們就能夠坐收漁翁之利,從而將高句麗瓜分。

而就算高句麗沒有被傷到元氣,他們也不虧。

三萬大軍的人數雖然對於大離來說不多,但一場戰爭的敗亡同樣能給大離上下造成一定的打擊,到時候大離各處邊關將軍士氣低落,他們說不準還可以趁機劫掠一番。

而自始至終,他們也沒有想過高句麗會被三萬軍隊攻陷的可能。

如果區區三萬人就能攻陷高句麗,他們早就將高句麗的地盤瓜分了,又怎麼會等到現在?

但他們也並非什麼都沒有做。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高句麗是被他們瓜分還是被大離滅掉是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意義。

三萬人的軍隊自然做不到滅掉高句麗,但萬一這是暗度陳倉之策呢?

萬一大離的軍隊不止這三萬人怎麼辦?

彆忘了,那位裕王帶領的軍隊是從大離北疆出發的,而不是高句麗緊鄰的大離邊關,如果在戰事膠著的時候,大離突然又有一支軍隊從境內殺出,那高句麗就慘了。

因此,為了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各個勢力紛紛陳兵與大離的疆域交界處,以此威懾緊鄰邊關的大離軍隊,使得他們無暇他顧,無法支援出征的大軍。

顯然這些勢力並不知道,各處邊關的將領,因為隻有裕王有出兵權並且選擇了出兵遠征,因此他們對裕王的作為很不爽。

除非帝辛能夠憑著僅有的三萬大軍立下大功,否則的話除非有來自皇室的命令,就算裕王戰敗死亡,他們也隻會眼睜睜看著裕王身死而無動於衷。:,,.,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