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開始的猜測,大離的那位王爺如果選擇繞道先攻打回紇一族,那麼就有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問題。
沒錯,就是被繞過去的高句麗。
誠然,高句麗的實力在大離周邊的這些勢力中是墊底的存在,若非靠著易守難攻的地勢,恐怕早就被各方勢力連皮帶骨地吞下去了。
而在大離的不死之軍中損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兵力之後,對於本就孱弱的國力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但不論怎麼說,高句麗都是一方勢力。
大離的那位王爺若是選擇繞過去,那麼就要做好隨時被處在後方的高句麗在背上捅上一刀的準備。
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即使平時彼此都恨不得將對方吞噬殆儘,但在這種關鍵的時刻包括已經元氣大傷的高句麗,在有了合適時機的時候,也不會介意和其他勢力一同聯手對付大離軍隊。
這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的問題,以他們搜集到的屬於那位大離王爺的情報,他應當不會給自己留下如此的大患才對。
因此,不死之軍繞道而行,其目的應當不會是處在後方的回紇一族。
既然不是回紇一族,那麼他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或快或慢,他們在根據大離軍隊的行軍路線推演了一番之後,終於發現了一開始被他們發現的盲點。
高句麗相鄰的,除了回紇一族之後,同樣還有大離的東部邊陲,而不死之軍的行軍路線推演下去,便會經過高句麗與大離的邊境交界線。
這應當是最不應該被忽略的一點,但卻不能怪他們。
在大離北疆的鎮關大將軍,即那位裕王殿下親征之處,所有勢力都在防範著相鄰的大離邊境跟著殺出一支援軍出來,因此他們都選擇了陳兵邊境,以防止擔心的發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卻發現,緊鄰的大離邊陲之地,那位駐守的大離將士卻沒有一方有著出兵的打算。
在兩軍對峙的形成中,他們感覺到了一股不用言說的默契。
而從大離境內的暗探傳回來的消息,那些對於大離那位遠征王爺的不滿,似乎也從側麵應證了這一點。
在察覺了這一點之後,他們自然也就慢慢降低了對於相鄰大離境內的關注。
也因此,在大離的不死之軍繞道而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勢力在第一時間都沒有聯想到同屬大離的東部邊關之上。
莫非,大離的遠征軍真的不止這三萬將士?
對於這個猜測,最緊張的無疑就是高句麗和回紇一族了。
高句麗和回紇是離大離東部邊陲最近的兩方勢力,同時也是這幾年趁著大離境內天災**不斷時候,對大離東部侵擾最厲害兩方勢力。
原本隻是一個不死之軍就已經讓兩方勢力不知該如何應對了,若是再加上真正仇深似海的大離東部將士,那麼他們之後的境地自會更加艱難。
而當那支不死之軍靠近高句麗與大離的邊境交界線之前,屬於大離東部邊關的建德城的反應也終於應證了諸方勢力的猜測。
……
回紇一族在大離北疆的不死之軍遠征之初,就主動陳兵與大離的邊境,防止大離東部邊關對不死之軍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