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東北的方向,在離開了大離的疆域之後,在大離和高句麗邊境的交界灰色線上,有一處山穀,名為風化穀。
過了風化穀之後,便是高句麗崎嶇多變的山脈。
而在建德城與風化穀的中間,卻是一片坦途,甚至連一小片稀疏的灌木叢或者叢林都不存在。
而這一段距離,以柳建德率領大軍的行軍速度,出了建德城之後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走完,到達風化穀。
也因此,這也是回紇一族的騎兵最適合進行伏擊的地方。
大軍一旦離開建德城,消息必然會在第一時間泄露,而得到消息的回紇一族,即使出發的時間要晚一些,距離也要遠一些,但派出追擊都如果都是騎兵的話,必然能在大軍還未離開這段最適合騎兵衝殺的路程。
而遊牧民族,最不缺的就是騎兵。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哪一位將領,隻要和遊牧民族打過幾次交道,就知道一定不能在這段沒有掩體的路程之上耽誤時間。
正常的應對方式,應當是晝夜不停地行軍,在回紇一族的騎兵趕到之前儘可能地縮短和風化穀的距離。
如此在遇上回紇騎兵之後,才有保證突圍出更多的兵力。
隻要能夠突圍進入風化穀,據險而守的話,那麼才有可能將回紇一族的騎兵阻攔在外麵。
再之後,進入山脈眾多的高句麗境內之後,回紇的騎兵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也就不需要進行擔心了。
柳建德與回紇的騎兵打過不知道多少次交道,自然也該知道這個道理。
然而,在急行軍了一天一夜,趕過了三分之二的路程之後,他卻在天亮之後下令就地紮營休整。
柳建德與父親兩代都是建德城的都指揮使,在東部邊關將士心中的威望絲毫不必如今帝辛在北疆將士心中的威望差。
而這一萬將士更是柳建德多年以來精挑細選和經過了秘密訓練的,柳建德在他們心中就是可以將性命交付的存在。
因此,麵對柳建德這個有些奇怪的命令,眾將士雖然心有疑惑,卻絲毫不帶猶豫地選擇了執行。
火頭軍當即埋鍋造飯,而其他已經走了一天一夜的將士則或許搭建起了臨時的營地。
周邊沒有可砍伐的樹木,大軍為了集結的隱秘同樣也沒有帶多少輜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當到了中午,回紇一族的騎兵終於追趕上之時,映入眼瞼的便是不僅簡易同樣也很簡陋的營地。
這樣的營地,根本無法阻攔騎兵的幾次衝鋒。
然而事物反常必有妖,正如柳建德對周邊蠻夷的軍隊十分了解之外,回紇騎兵的統領也同樣掌握著關於劉建德的大量情報。
再加上這麼多年的幾次交手,在騎兵統領的印象中,柳建德這位大離東部邊關的都指揮使應當不會做出這種錯誤的決定才對。
有建造這個基本沒有用處的營地的時間,繼續朝著風化穀的方向趕路,如此才是保存更多數兵力逃入風化穀。
事實上,為了能夠儘可能地將眼前這一萬大離將士殲滅,並且將都指揮使柳建德留下,追擊的回紇騎兵也不分晝夜的一直在趕路。
如今終於趕上之後,不少將士胯下馬的馬到現在都喘著粗氣。
原本,騎兵統領的計劃時在追上之後,便離開展開進攻,打大離軍隊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