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識相(2 / 2)

現在的問題就在,柳建德能否接受這個建議。

畢竟,東部邊關常年受高句麗和回紇兩族蠻夷侵擾,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有這些投降後高句麗皇室和高層官員,說一句仇深似海都不為過。

這種情況下,他能夠接受將這些人遷徙到建德城內嗎?

但很顯然,柳建德是一個有著大局觀的人。

麵對帝辛的問話,他幾乎沒有怎麼猶豫就同意了下來。

“這是眼下最好的安排了,卑職遵命。”

這麼快的回答方式,很明顯是在來之前就已經想明白這個問題了。

帝辛猶自不放心地叮囑了一句,說道:“柳大人,你要記得,這些人送到建德城後,就算不能優待,但也萬萬不可虐待,甚至殘殺。”

柳建德拱手說道:“卑職明白。”

帝辛這才頷首,稍微放下心來。

保全那些人的性命,遵守承諾還在其次,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拿這些人牽製高句麗境內可能有的反抗勢力。

再怎麼說,那些人代表的都是高句麗的正統,不論是什麼人,隻要打著為高句麗好的幌子就繞不開這些人。

因此,隻要將這些人掌握在手中,那些反抗勢力就會投鼠忌器。

雖然並不能保證所有的反抗勢力都偃旗息鼓,但無疑卻能減少後續駐守高句麗城池的大離將士的難度。

而同時,帝辛既然沒有殺那些高句麗的皇室中人和高層官員,並且也沒有進行虐待,那麼在高句麗的那些底層官兵和百姓看來,大概率也就不會對他們秋後算賬了。

畢竟,審判哪有放過主犯,卻逮著一些聽令行事的小角色不放的。

因此這樣也可以減少那些底層將士和百姓的逆反心理,便於大離官員的後續管理。

這可以說是一箭三雕之事。

而柳建德,也同樣知道這樣做的好處,因此並沒有產生什麼不滿。

說到底,大離和高句麗的恩怨大多來自於兩方勢力不同的需求,並沒有多少私人的恩怨,如今高句麗既然已經名不存實也亡了,那些恩怨也就到了該消失的時候。

隻要經過十年或者數十年的同化,高句麗就會真正融入大離,如今又何必做什麼多餘的事。

至於高句麗的皇室中人和那些高層官員,他們的意見就不重要了。

帝辛能夠答應在投降之後一個不殺就已經是網開一麵了,後續會如何處置他們,就算他們心中再如何的不願意,也隻能坦然接受。

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

而當帝辛的決定通過魏三傳達到那些被大離將士軟禁的高句麗皇室中人和高層官員中的時候,他們也同樣很識相的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