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景王。
武成侯對於自己的這個外甥,既滿意卻也不滿意。
貪杯好色,暴躁成性,沒有城府等等,三皇子景王不論是從能力還是品行上來看,都不適合皇位。
這一點武成侯看得一清二楚。
景王身後若非有他們這些勳貴集團的支持,對於那個皇位的競爭力,甚至不如當初看起來唯唯諾諾的裕王。
說白了就是生得好。
這便是武成侯不滿意景王的地方,但同時也是滿意的地方。
景王的品行和能力,也代表著好控製。
若是景王登上皇位,那麼大離的控製權,便會實質性地落在他們這些勳貴的身上,屆時他們的權力地位可以說會達到一個空前無二的地步。
富貴險中求,因此雖然景王不堪造就,但是以武成侯為首的勳貴還是站在了景王的這一方。
不過武成侯其實也沒有彆的選擇。
封建社會的上層,每個人都是自身家族的一份子,行為並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喜好,而必須要為家族的利益著想。
除非景王公開表示放棄皇位的想法,否則的話僅僅是憑借著血緣關係的存在,其他的皇子王爺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投誠。
誰知道武成侯是不是假投誠,然後在關鍵時刻在背後插上一刀。
一位擁有兵權的外戚侯爺,誰都無法忽視他帶來的危險。
哪怕是到了現在,哪怕是被界主分身占據了身體的成王,在景王未曾表達放棄皇位之前,都不敢將武成侯招攬到自己麾下——哪怕武成侯已經表達出了投誠的意思。
因為對於皇位的爭奪,朝堂之內暗流湧動。
武成侯乃是公認的景王勢力,這個時候,不屬於景王的勢力又怎麼會允許武成侯出征立功,為景王增加優勢呢!
因此,即便他多次上表,可是每一次都被朝廷給退了回來。
從這裡也能看出武成侯這個邊關大元帥和帝辛這個鎮關大將軍的區彆。
在品秩上,邊關大元帥乃是堂堂的正一品大員,而鎮關大將軍則是二品。
因為管轄區域的不同,平時自然誰也管不上誰,但若是多邊陲聯合作戰的時候,除非朝廷有特殊旨意,否則的話帝辛就需要聽武成侯的指揮。
而能夠招募的軍隊,以及可以納入自己腰包的賦稅等等,武成侯都要比帝辛多的多。
彆的不說,帝辛因為立下的功勞——其中甚至包括了滅掉突厥這等開疆拓土的功勞,所以才能多次擴兵。
但即便如此,北疆所有的軍隊加起來也隻有九萬。
而南疆,武成侯自升任邊關大元帥的時候,便又了十萬軍隊的統轄權,比如今的帝辛還要多出一萬大軍來,更不用說以前了。
而身為侯爺的武成侯,和封為王爺的帝辛一樣,在大離境內其實都是自己的封地。
不過那隻是名義上的。
對於帝辛這種真正的皇室中人來說,隻有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回歸自己的封地——但同樣沒有皇帝的允許,一旦回歸封地也就不能隨意出來了。
這和帝辛在升任鎮關大將軍之前無法隨意離開京城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