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下麵的人隻是聽令行事,上麵的人卻依舊有些不甘心。
他們準備了這麼久,消耗了如此大的精力,結果卻落得一個無功而返。
這還不算什麼,戰爭本就不是你一拳我一腳那麼簡單的。
一場戰爭瞬息萬變,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而涉及到一定規模的戰爭,很多準備都沒有用上也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
因此,雖然有些不甘心,事情既然發生,他們也隻有認了。
最起碼,明年開春之前,他們不用再擔心遠征軍的問題。
可是問題就在於明年開春之後。
……
大離京城那邊,老皇帝病危之後,可以預料到,使團與大離朝廷的談判也必然會被推遲。
反正現在優勢在大離那邊,他們有著推遲談判的底氣。
直到老皇帝情況穩定,亦或者撐不下去賓天之後,等到新皇即位,談判才會繼續。
這個時間會推遲到什麼時候,沒有人知道。
最怕的就是,直到開春之前,談判都沒有辦法繼續進行。
談判沒有辦法繼續進行,結果自然也不會有。
而根據探子最後傳回的情報,裕王雖然離去了,但是遠征軍卻沒有任何撤退的跡象。
萬一這支不死之軍在海邊駐紮了一整個冬天,等到開春之後選擇出海,他們可沒有能力再來一次多部落的聯軍。
到時候,僅憑著琉球一島的實力,可不一定能夠抵住不死之軍的攻勢。
大離南疆與琉球之間的這片海域,使他們對付遠征軍的最好戰場,一旦錯過之後就很難再有合適的機會了。
可是,遠征軍現在不出海,想要在聯軍解散之前對付不死之軍,已經沒有了希望。
所以現在就隻有一個辦法了。
沒錯,正是帝辛。
身為北疆鎮關大將軍,彆看裕王隻是一個廢人,但卻是這支不死之軍的核心所在。
一旦裕王發生意外,彆說不死之軍的士氣會受到極大的重創,便是他們出征的資格,也會一並失去。
最了解一個人的,從來都是他的敵人。
而這句話,放在勢力與勢力之間也是通用的。
周邊這些蠻夷,對於大離垂涎久矣,不管最後有沒有取而代之的機會,他們對於大離的研究都沒有停下過。
而其中,大離的各種律法自然也包括在內。
事實上,大部分蠻夷的律法,都是從大離抄來的,隻是在某些地方進行了一些改變而已。
在沒有皇帝和朝廷同意的情況下,各地駐軍並不能隨意離開自己的區域。
甚至於駐守邊疆的將士也一樣,隻有在被入侵的時候才能進行反擊,而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在不經過朝廷同意的情況下,反攻出去。
而他們這些大離周邊的勢力也利用這一點,一旦發現局勢不利於己方,就會提前撤退結束戰爭。
因此,一直以來各地邊疆都是處於一個防守的姿態,即便有反攻出去的能力時,也沒有找到這個機會。
而這次北疆能夠出征,其背後的緣由他們早就搞清楚了。
所有的根源都在於那位裕王殿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