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成立生產隊(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5895 字 5個月前

會議結束,董良將向邦單獨留了下來。

“向大人,我們所有人中,你的從政經驗是最豐富的。這次遷來了這麼多人,我希望你能夠一同幫助管理,你依然是整個八重山的政務官,不過是我們華族的。”

董良是希望向氏能夠融入到華族中來,而不是繼續擔任琉球官員。

“元首,這……您剛才不是已經安排那位劉先生管理潛龍城了嗎?”

“劉峰良隻是一個讀書人,他的經驗不足,這次我帶來的人來自不同縣,讓他們在一起生活,今後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這些要提前考慮好,因此我希望向大人能夠幫著一起規劃村町。”

向邦明白董良的意思了。

“元首,可是希望將這些人與島上的琉球人規劃在一起生活?”向邦問道。

董良微微頷首,既然建立華族,島上就不能再有漢人和琉球人之分了,大家隻能夠一個民族認同——那就是華族。

向邦想了一會兒,確實是這樣,如果將漢人安置在西表島,琉球人安置在石桓島,時間長了兩島之間必然會越走越遠,這與董良建立華族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相對於漢、琉球這樣的民族概念,華族是一個更大的概念。

設立華族就是要用一個大號的圈圈將那些小一點圈圈全部囊括進去。

當初董良就與向邦談過,琉球要想不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就必須要融入到一個更大的圈圈中,要不他們早晚要被昂撒人建立的文明圈給吞並掉。

而華族對琉球來說是最溫和的,也是最包容的。

向邦本身學習的就是華族文化,他當然更希望琉球融入華族,這樣他們還能夠保持自己的傳統。

“元首,石垣島現在一共有十一個管轄村町,還有一些散居的海島民,總人口大概一萬兩千餘人。您準備將這些人給混編,還是成立村町間隔安置。”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混編吧,雖然這樣在短期內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但是融合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我這次也帶回來一萬多人。這兩萬人多人我們將其混編,我準備將他們劃分為一個個生產隊。以後凡是我們控製的土地和魚場都歸華族所有。按照地域分配給生產隊使用,生產隊再承包到戶。”

“元首,您這是要均田?”向邦瞪大了眼睛,非常震驚。

怪不得董良將自己給單獨留了下來。

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目前來看,咱們隻能這麼做,才能夠將我們手中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用。兩萬人我準備劃分為二十個生產大隊,每個生產大隊下麵五個生產小組。生產大隊由一名生產大隊長管理日常事務,下麵還有一個專門管理民兵的治安隊長。各個生產小組設立一名小組長。百姓以生產小組作為最基本的聚居區。”

“分配土地基本上根據各家的勞動力情況,生產所得一部分交公,多出來的全是他們自己的,可以自由交易。”

董良前世就是從集體中成長起來的,他深刻明白這種半私有化的集體才是效率最高的。

純私有製反而會降低整個國家的效率。看看後世的阿三和米國,他們施行純粹的私有製,但是他們想要修一條路都很困難。

那些有錢人掌握著大部分的土地。他們出行有車有飛機,哪裡需要你修高鐵啊。要修也行,光是天價的征地費,就是政府承受不了的。

土地的所有權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才能夠避免兼並,而所有的人都能夠參與到生產勞動中去,不存在某些人以剝削為生,這樣能夠讓勞動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官府的手中掌握了土地資源,也能夠更好地統籌規劃並進行開發。

雖然有時候官府的建設也會出現錯誤,但是總比集中到少部分的富豪手中要強。

董良的這種包產到戶與北魏的均田製中有某些地方是相通的。

因此熟讀史書的向邦一下子就能夠聯想到均田製。

“向大人,你應該知道均田製衍生出了府兵製,然後這一製度讓大唐王朝走向了輝煌。同樣大唐的衰落也是因為均田製的崩壞。”

“均田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並不徹底,永業田和口分田之間的界限不清,最後導致掌握在官府手中的口分田大量流失。”

“咱們現在其實是將所有的田地都變成了口分田,以後沒有永業田,那麼誰還能夠占地,這土地也就不會流失。咱們華族通過土地,將所有的百姓全部綁在一起,所有的人都是華族的一部分。”

向邦陷入了沉思,董良能夠跟他討論這些問題,讓他非常感動,這是一種信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