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的電縫紉機還沒有出來,就隻是用腳踩的那一種。但這種相對來說使用起來很困難。
廠長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圖紙,給這些小型縫紉機上麵都安裝了一個小電機。
有了這電機後,隻要一鍵就能啟動,這就是後麵的電縫紉機雛形。
不得不說廠長還真是個人才,但問題是,這些小電機都是需要電的。
嚴格說起來,耗電並不多。
就算是幾十台設備一起啟動,電力也能夠承擔得住。
若是幾百台就有些多了。
這個時候的電纜真的是非常細,還並沒有經過更新換代。
村裡的線纜經常會因為過載而跳閘。
村長也是為此過來找他。
這個借口倒也沒毛病。
廠長心想:他就多拿一點吧,於是除了正常付電費之外,又拿出了1000塊給村子裡補貼。
見有油水可榨,村長就笑了。
村長把錢拿回去時,覺得這是一本萬利啊,有這麼一個很賺錢的服裝廠給錢,簡直不要太美好。
於是他把這1000塊錢給村民分了,轉過頭來又去找廠長要錢。
接下來這一年的時間,兩三個月就去要一次錢。
要的錢也越來越多,開始隻是1000、2000,到後麵乾脆獅子大開口要1萬。
整個廠雖說也有盈利,可現在越來越不景氣。
如今資金鏈斷了,村長還來要錢,對於廠長來說就是雪上加霜,舉步維艱。
最後他終於放棄了。
“這廠我也不要了,你們想要錢我也沒有,就這樣扔著吧。”
於是他的這個小舅子一氣之下回南方去了。
其實這也是他小舅子和村長之間的博弈。
因為這廠裡麵工作的人都是村子裡的大姑娘、小媳婦。
服裝廠一停產,這些人過來上班就隻給一個基本工資,一個月五塊錢。
不乾活不給提成就沒有錢賺。
時間長了村長必然會想辦法。
到那時誰輸誰贏還就不一定了。
中間人看到這一幕,就覺得這麼大的廠放在這怪可惜的。
那天和朋友喝多了,就嘮叨著他小舅子要把這服裝廠賣了。
有人給他出主意說:“你不如想辦法去外地找一些有錢的人回來看廠。”
“若是看得合適了,在中間牽線搭橋,讓你小舅子把廠賣了。”
“沒準你還能拿一個中間差或者是提點成什麼的。”
他這麼一說,中間人就動了心思。
沒多久,一個偶然機會讓他遇到了津城的一個富豪,這人是倒騰水果的老板。
水果哥從改革開放第二年便開始倒騰水果了,這麼多年下來,賺了不少的錢。
保守估計家底有個幾百萬了,就想著要改行。
他覺得服裝這個行業是挺不錯的,因為誰都要穿衣服?
不管今後變成什麼樣子,服裝行業必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因此通過彆人介紹後,中間人認識了津城的水果哥。
水果哥一聽說有現成的服裝廠可賣,當下便同意要去看廠。
中間人帶著他到喜旻服裝廠轉了一圈後,水果哥表示看中了。
問他要出價多少錢?
中間人報價:48萬。
他其實也不知道這個是服裝廠究竟能賣多少錢。
這個價格也就是他隨便說的。
水果哥這一聽有些為難,猶豫了一番後還是決定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