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侍奉共軒轅。
承繼前朝年年祭,
隻望護佑歲歲安。
英武元璋後人愚,
前恭後倨少人寰。
嘉靖無知香火少,
此後朱明禍結連。
子孫後人不相忘,
四方立祠時時念。
反是軒轅生葬地,
草漫黃丘於其間。
而今東倭踐吾土,
誓以其血祭軒轅!
更舉華夏炎黃旗,
聚我護國虎賁漢。
笑談渴飲倭鬼血,
我看哪個不——向——前!
褚先生連連重擊了幾下皮鼓,放了鼓槌,擱下月牙板,立起身來,說道:“獻醜了,獻醜了!”
此時場麵安靜之極,就連王三台與朱先生也是你看我我看你。眾人也是麵麵相覷。
王三台道:“褚先生,你說我這黃丘便是黃帝埋身之地?”
褚先生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我華夏始祖黃帝軒轅,生於黃丘,崩於黃丘,葬於黃丘,一些兒也不假。”
王三台疑道:“一些兒也不假?你又如何知道?”
褚先生笑道:“我知道,因為我曾見著一個人,這個人如此告訴我。”
王三台道:“一個人?什麼人?”
褚先生道:“一個老者,他姓王,名西貝,字何必,也是咱們嶧縣人氏,不過是五區人。也算是一個飽學之士。我有幸與他相識,受他教誨不淺。”
王三台笑道:“姓王名西貝?我怎麼不曾聽說?還是同宗,有機會倒要去拜會拜會。”
褚先生搖了搖頭,歎道:“王老爺,你是沒這福分了。”
王三台驚道:“這是為何?莫非……莫非已然過世不成?”
褚先生道:“正是。王何必老先生已早於先師一年過世了,不瞞王老爺,我能識得王何必老先生實是因為先師的緣故,王何必老先生與先師也算是至交好友,平日裡先師若是整了一個新段子,最先想到的還是王何必老先生,一般要先說與他聽一聽,王何必老先生也總是給提出點什麼。有時候也把自古書上看到的一些東西說給先師聽,我有時在場,也就……也就……”
王三台道:“原來這樣!這樣……”
王三台仰頭看了看天,喃喃道:“這個地方可真是個好地方,想不到我許陽鄉竟然有這樣一塊寶地,不過不對呀。”
王三台念叨著,向褚先生道:“這不對呀,既是黃帝先祖的壽丘,怎麼一向不曾聽彆人說過啊!你是不是聽錯了?”
褚先生道:“怎麼會聽錯呢,我的王老爺,先師在世的時候還把聽到的記下來了呢,我正是根據先師的記載,這些兒日子在琢磨這些事呢,要不是已經琢磨了一些日子,又怎麼敢在王老爺您的麵前獻醜呢,您說是不是?!”說罷,褚先生笑了。
王三台滿麵疑問的點了點頭:“說的也是。而且你還唱的這麼好,若不是早有準備,諒你一個新手也唱不得如此中耳。”
“我說王老爺”,朱先生突然插口:“黃丘這點事,書上還真的有記載。”
“哦!”王三台吃了一驚,道:“怎麼記的,哪本書?”
朱先生麵色肅穆,道:“前幾年我曾參閱過咱們的縣誌,這縣誌上好像是有這樣的記載,說黃帝建都彭城,崩後葬於黃丘,還提到龍泉,龍門山等。不過我當時也隻是粗略看過,依稀記得有這回事,不記得有褚先生說的那麼詳實。”
王三台更是大驚,且是既驚且愧。一者驚的是果有此事,且是縣誌記載,再則驚的是眼前這自稱姓朱的先生,竟然記的縣誌上所載之事;而愧的是自己自忖也曾讀了幾年書,枉自以為看了不少書,可就是這樣一本本縣的縣誌,自己偏偏就不曾讀過。當下對這朱先生不由得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當下接言道:“這黃丘山套,確有龍泉,也確有龍門山,而且有個黃丘村。這個地方人稱黃丘山套,因其四麵環山,偏就在東北處有個空缺,形如一隻開了口的口袋,人可從此自由出入,故而呼其為山套。這個地方不大,不過景色秀麗非凡。黃丘十八落,大體是說十八個村莊,像什麼——蔣莊、張塘、趙圩子、丁莊、劉莊、張莊、謝莊、李莊、尤窩子、黃丘等,莫非這十八個村莊就是當年守陵人的後人聚居而來的!”
朱先生笑道:“叫你這麼一說,倒還真的有點那個意思,我怎麼聽著這些個村莊都和姓氏有關,莫非這些村莊當真是以這些守陵人的姓氏命名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