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王三台,儼然也是一副悠然神往的樣子。朱木石心道,但願此人日後不為倭鬼子所用,方不負了一副好皮囊。
稍一緩神,王三台問道:“朱兄,你此次徐州之行,還有何令人蕩氣回腸的聽聞帶來,還請速速道來,你可把兄弟的胃口給吊起來了。”
朱木石微然一笑:“戰場之上,我國軍數十萬將士,能令人蕩氣回腸之事自然很多。一時又哪裡說得過來?嗯……”
朱木石略一猶疑:“……此次之戰,如滕縣、台兒莊、臨沂之戰,在氣勢上不隻是大挫倭人銳氣,令倭人喪膽,在精神上也是令之深為折服的?”
王三台:“折服?何以見得?倭鬼子可一向無視我中華的?不,豈止是中華,整個世界都是不在他們眼裡的,談何折服?”
朱木石:“這種折服是精神層麵的,是發自內心的。有這樣一件事,這個事也是發生在張軫師長的一一0師。四月六日,此師的第一營在我縣五區的泥溝展開攻擊倭軍的行動。他們穿過白山、獐山,於夜間悄悄攻占了泥溝以北公路兩側的一個村子:辛莊。天亮之後,據守在獐山的倭鬼子衝擊一營,一營撤防白山,一營的第一連有一個班長,叫張明山的,他所領的班與大部隊失去聯絡,公路邊上有一個寨子,寨子中恰有一個碉堡,高三層,此時情況危急,他們當機立斷,以此為立足之所,與敵周旋。這個班隨身攜帶武器之中像樣一點的也就是一挺輕機槍。”
“倭鬼子先是用炮轟,再用步兵圍剿,一百多個鬼子,愣是打了一天也沒能拿得下來。次日上午,真可謂彈儘糧絕。而此時外又無援兵,倭鬼子便想誘降。但張明山班長與一眾士兵毫不為之所動,所有士兵戰死之後,張明山班長也是渾身血跡,傷痕累累,最後他寧願以一把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絕不落入敵手。他和他的全班戰士以赤血澆灌了我中華大地的這片沃土,讓中華民族兒女精忠報國的精神得以儘情綻放。”
“倭鬼子走了。在走之前他們做了一件事。先是做了一個木牌,又在木牌上寫了幾個字:中國的英雄班。這塊木牌便立在了那個讓倭鬼子流足了血的地方……”
李燕高淚濕雙目。
王三台默而不語。
良久,朱木石方道:“這幾場硬仗打下來,人民看到了希望,整個國家看到了希望,國軍終究展現出了一國之軍的風貌,雖然略略有些晚,但畢竟這風貌來了。犧牲的幾萬將士,無論哪一個都是他們父母的驕傲,都是民族的驕傲,他們的姓名都值得我們銘記,然而……”
朱木石話鋒突轉:“……一些民族的敗類,為了一己私利,竟置民族大義不顧,置國家利益不顧,他們或為敵通風報信,或掉轉槍口,殘殺我同胞,犯下累累血債,真是豬狗不如……”
朱木石語聲愈拔愈高,鏗鏘有力,勢透屋頂,令李、王二人神情肅穆,當下更是凝神傾聽。
“……在這一點上湯恩伯將軍是深有感觸。他在戰報中提到,說是在南口戰役的時候,有兩件事最傷腦筋,最是無奈。這第一件事便是——他的指揮所無論設到哪裡,不久就有漢奸放信號,供敵機轟炸和敵炮兵射擊的目標……,漢奸!漢奸!!漢奸!!!又是漢奸,中國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漢奸!”
朱木石慷慨陳詞,氣勢磅礴,王、李二人,一時氣為之奪。
朱木石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舒展了,慢慢的道:“王兄,在漢奸這件事上,你如何看?中國為什麼就有那麼多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