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到老吳的電話,張安平很失望。
老吳比以前更能忍了啊!
沒氣到老吳的張安平,將目光重新望向了自己的計劃。
於是,在四天後,黑龍會通過在碼頭的關係,查到了一個確切的信息:
在南洋,確實有一艘美國的貨船,因為颶風的原因在停靠——目前貨船正在檢修中。
為了確認這艘貨船是否是裝載軍火的貨船,黑龍會經過層層聯係,讓南洋的黑龍會勢力派人潛入船上進行偵查。
六日後,消息傳來:
潛入船上偵查的間諜確認,這艘貨船上裝載的就是M1917步槍。
於是,黑龍會磨刀霍霍的等待著這艘船自南洋駛來。
但日本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們獲得消息的同一時間,2號碼頭,一艘貨船抵達了這裡,並在兩天內卸完了所有的集裝箱,這些集裝箱通過一艘艘內河運輸船,運往了南京。
於此同時,在南京的戴處長拿到了一份曾墨怡親自送來的文件。
文件備注:
絕密、處座親啟。
這份文件是張安平親自所寫,核心思想隻有一個:
如果中日全麵開戰,中國的戰略後方在哪?
【張安平在這份文件中強調,中日之間的戰爭一旦全麵爆發,海軍戰力微弱的國民政府,基本無力防守所有沿海城市,日軍可以在漫長的海岸線上任意登陸,所以濱海省份都不安全。
但戰爭時期,一個穩固且易於流通的戰略後方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認為隻有位於長江上遊的重慶最適合作為戰略後方。
首先,重慶地處西南地區,四周有險峻的高山江河縱橫,地勢易守難攻,易於防守。
其次,重慶處於長江上遊,可以控製長江航運,對於物資運輸和戰爭動員非常重要。
再次,目前的重慶已經具有相當的工業基礎。
所以,他認為如果中日全麵戰爭爆發,重慶將成為戰時的戰略後方。
因此他建議將一些重要的工廠往重慶進行搬遷——尤其是軍工方麵的工廠,這是支持中國對日戰爭的基礎需求。
即將運抵南京的子彈生產線,也不必交於兵工署,而是由特務處將其運往重慶,在重慶建廠。】
戴處長看完信後久久不語。
他其實一直知道自家外甥對中日爆發全麵戰爭持悲觀態度——關王廟培訓班初期,張安平對學生的講話中,就透漏了悲觀的心態。
像什麼大片國土淪喪,像什麼重要城市全部淪陷等等。
隻不過張安平在悲觀的預估中,保有頑強的抗戰之心。
兵諫事件後,國民政府一改過去的安內攘外的思想,主戰派慢慢占據上風——所有人對知道對日之戰是艱苦的,但沒有人像張安平這般的悲觀。
當然,這隻是針對主戰派。
外甥的建議確實稱得上戰略目光長遠。
但是!!
他戴春風敢將這樣的建議報告給大隊長嗎?
不敢!
在思索良久後,他終究是放棄了進言的衝動——倘若未來有一天真應驗了他的進言,他會成為功臣嗎?
不會!
他隻會因為遠離了權利樞紐而被遺忘,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他不願意因為進言失去大隊長的信任。
但他終究是被外甥的進言所觸動,最終選擇了將子彈生產線不交於兵工署,而是派王天風押送生產線去重慶建廠。
嗯,他又交給了王天風另一個任務:
去重慶買地、買豪宅、買各種店鋪、買各種適合中產的房產。
他戴春風也是有經濟頭腦的,如果重慶真的成為了戰略後方,那地價不得暴漲嗎?
再一個嗯,戴處長其實認同張安平的分析,畢竟,他是特務處的處長,對國軍的戰鬥力還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
……
張安平在沒重生前研讀民國曆史,發現民國政府在初期對抗戰似乎沒有明確的規劃。
可能是大隊長有“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的迷之自信,總之,抗戰全麵爆發初期,國民政府並沒有好好的利用淞滬會戰爭取到的時間進行有序的轉移和遷徙。
要不是之後憑借幾次會戰贏取時間,國民政府的兵工業可能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完全轉移。
所以他才向表舅提出了頗具前瞻性的戰略建議。
隻不過他沒等到下文。
還是言歸正傳,將目光放在諜戰大業中吧。
3月12日,植樹節。
張安平收到了南京的電報。
電報的內容就兩個字:
入庫。
翻譯過來就是:
二十萬枝步槍和生產線已經接收並妥善安置。
但應張安平的要求,目前特務處將此事秘而不發,尚未上報侍從室——所以在理論上,這批軍火還沒有被國民政府接收。
於是,一份密電發到了南洋,一艘處於檢修狀態的貨船,當日就完成了檢修,向上海開拔而來。
……
黑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