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加重學業(1 / 2)

教導完韓春霖後,一家四口也回到了屋子。俞思蓮往灶房而去,韓書賢則抱著韓秋露,身後還跟著韓春霖,三人汪書房而去。

來到書房後,自然是少不了的考較韓春霖一番。這次考校,韓書賢先是提了四個問題,四個問題後,韓春霖不但對答如流,且回答中的還帶著些自己的見解,這讓韓書賢有些意外。

於是,意外之餘後便有了第五個問題,這次韓書賢是略想了想後才又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何意?”

論語他雖講了一部分,但教讀多於講義,且他提的又是《學而篇》的最後一則,提出這則來不過是想要考較他是否還記得這則,至於問的意思,雖問,但也沒想過他能答出來。

可這次又讓他意外了,韓春霖馬上回答道:“這是《學而篇》的最後一則,意思是‘不要擔心彆人不了解自己,隻擔心自己不了解彆人。’”

韓書賢在韓春霖說完後滿意的點頭,正當想要誇獎他兩句的時候,韓春霖又說道:“彆人不了解,誤會自己時,也不要有抱怨和不滿,而要放寬心態,積極主動的去了解他人。”

韓書賢現在不隻是滿意了,不但滿意還很意外,意外他竟能說出如此有深意的解釋來,問道:“你清遠大哥教你的?”

韓春霖點頭後又搖頭,說道:“前麵是清遠大哥教我的,後麵是菀菀妹妹說的,她說這樣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記住。”

韓書賢又再問道:“那你再想想他們兩人說的,可是有什麼區彆?”

韓春霖想了想後回答道:“都一樣,隻是菀菀妹妹把意思說的更透徹,好理解一些。”

韓書賢道:“對,你菀菀妹妹說的意思更好理解一些,以後你也可以把學到的文章用自己的話解釋出來,不用全部照著書搬。”

韓春霖搶答道:“我知道,儘信書,不如無書。”

韓春霖這一搶答,韓書賢就更意外了,“這也是你菀菀妹妹教的?”

韓春霖點頭,“菀菀妹妹也說了不要全照著書搬,要學以致用,也要有自己的理解。”

韓書賢無語,自己明明也教了,怎麼現在全成了‘菀菀妹妹教’‘菀菀妹妹說’,且說的還都是對的。菀菀妹妹說不但對,簡直是太對!

聽了韓春霖一番菀菀妹妹前,菀菀妹妹後的言語後,韓書賢決定要加快上課的節奏,另菀菀的課再加重些,不然自己這個老師的存在感都快被菀菀給弄沒了。

飯後,韓書賢壓下了去研究蠟紙印刷的想法,帶著兩人來到書房後,來到書法,也沒立即就開始上課,對著莫紫菀說道:“菀菀,給我說說你為什麼想要教村裡的孩子讀書?”

莫紫菀絲毫未猶豫的回道:“爺爺說他辛苦兩個月也不一定能有我抄一本書的錢多!讀書本來就很有趣,又能輕鬆的掙到錢,我就想著如果他們也會讀書了,村裡的叔叔嬸嬸,還有爺爺奶奶們就能過的更好一些,也不用那麼辛苦。”

可讀書的好處又豈止這一點點,讀書啟智,有了智慧,才會有進步,不然一代代的隻知順著前人留下來的腳印前進,而不知思考,更不知變通。勞累一生,卻仍舊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

古詩有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首詩雖是反映朝廷的壓迫讓百姓吃不飽飯,可也有百姓不懂變通,除了種地不再想其他養活自己的法子來活命,或是改善自己生活。

這些她不能說,也不敢說,不然就真成妖了。莫紫菀想著這個不符合自己四歲小娃的思想,雖然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不符合自己年齡階段的事,但孩子總歸是孩子,再聰明的娃也是小孩子,也是不諳世事,思想簡單的一麵。

莫紫菀單純以為自己現在讀書是為了掙錢就是思想簡單,符合小娃的想法。隻是她也不想想,一個四歲的小娃不但已經掙錢養家了,現在還開始為著村裡其他人著想,即便她覺得讀書是為了掙錢,這也是一家早早的就超出了四歲的認知了!

莫紫菀自己怎麼想,韓書賢即便不知全部,可也知道大概,就算不知,韓書賢也不認為她是為了錢才讀書的,她都說了讀書很有趣,所以理所當然的吧莫紫菀的話理解成了有趣之外附帶的掙錢,就像自己現在在學堂裡當教書先生一樣,也是讀書順帶來的。

“還有呢?”韓書賢果然沒有按照莫紫菀的想法想下去,繼續問道。

莫紫菀偏頭看向韓書賢,想了想後展開一個笑顏嗎,“當先生很厲害,他們都得聽我的。”說完莫紫菀就笑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