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圖紙都修改好後,是韓書賢拿去找謝文華的。
“韓兄,請座!”謝文華在下人帶著韓書賢進屋後就招呼道。
“我可是又給謝兄你送好東西來了。”韓書賢把手中提著的布袋放在了麵前的桌上。
“什麼好東西?快給我看看!”謝文華一聽韓書賢的話就來了興趣,每次他來找自己說這話後,都給了自己不小的驚喜。
韓書賢伸手拿出布袋的圖紙交給謝文華,“你先看看,看後我們再說。”
謝文華接過來後一頁一頁地翻看,“這是做什麼用?”
“學堂的書籍,就等著你印好後我們開學好用。”韓書賢回道。
“學這個做什麼?科舉又不會考這個。”謝文華不解。
就知道他肯定會問,韓書賢嘴角一揚,他的想法和自己最初的一樣,認為隻有有益於科舉的書才是該去學的,其他都是荒廢學業和浪費時間。
可是在菀菀教村裡孩子身上,他看到了不一樣的成效。
孩子們不管是學算學,還是聽菀菀講故事,他們都很感興趣,而且還會主動的去思考問題,這可比隻知死記硬背好多了。
有了算學和故事這樣的例子在,韓書賢相信圖鑒也會給孩子們帶去不一樣的學識,不一樣的思考,這就是菀菀教出來的不一樣的成效。
不止在教孩子們上,菀菀有獨特的想法,就是其他也一樣。不但獨特,還無私大方。
從作坊開始,她給了大家比其他作坊都高的工錢,這還不止,年底了還多了給大家一個月的工錢,以及每人都有一份年禮,當然這些付出也換來了大家更用心的做事。
還有造紙坊,也是想讓村裡人擺脫現在的窘迫,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好。
學堂就更不用說了,從教室的安排,到課程的安排,都是比擬著縣裡,京裡的學堂來安排的,因為據他所知的村學,都是一個先生教全部,哪還有什麼其他書畫,音樂,以及戶外課程的安排,而且現在還多了這本圖鑒的學習,這無疑也讓大家多學了知識。
收起心思,解釋道:“我們的學堂和其他的學堂不一樣,我們開設了和彆家學堂不一樣的課程,在我們的學堂不但能學到正常該學的四書五經還能學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動植物,天文地理,人文曆史等等,我們都會教授。”韓書賢越說越覺得這個想法很好,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雖然他們現在還不是秀才,可天下的事也一樣能知。
越說越有勁的韓書賢又接著說下去,“我們的學堂不僅僅是讓大家讀書後能去參加應試,就是不走科舉,也一樣能走出不一樣的人生來。”
“這一套圖鑒,隻是啟蒙階段的一本為了增加學子們讀書興趣愛好的讀物,等到以後,我們會再增加更多的讀物。”
“當然,學堂的事和你沒什麼關係,但是這樣的讀物要是放在你的書店做啟蒙書用,想必也能吸引一些人,就像菀菀的故事書一樣。”
謝文華驚呼於他們辦的學堂與眾不同,在這樣的學堂裡學習想必會很快樂,想著等學堂正式開學了,他就帶著兒子去學堂裡看看,要是兒子喜歡就讓他留在藍灣村裡讀書。
要是不喜歡,不,沒有不喜歡。
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韓書賢後麵的話,當即就應道:“放心,我保證印出來的本子和你們畫的一模一樣。”有了故事書的前例在,這本圖鑒書,他肯定是不會放過的。
“這是菀菀想出來的,這一本你就按照正常的分成給她就是。”
“你就放心好了,我肯定不會虧了她,六四分,她六,書店四,然後書店該有的收益會再算她兩成。”謝文華慷慨地說道。
“好,到時協議好了後你派人直接給菀菀送去便是,但是得先把我們課堂要用的先刊印出來。”
“肯定不耽誤你們上課用,我下來就吩咐人先刊印一部分出來,你先說說你要多少本?”
“就村裡的孩子,三十本應該夠了!”
“沒問題,就這幾天就印好,到時我把協議和印好的書一起給你送村裡去。”
謝文華很快就擬定了印刷方案,仍然分為兩類印刷,精製版和普通版。
普通版印製很快,三五天的工夫就能印出來,肯定不會耽誤他們開學。
“好。”接著韓書賢又把開學要用到的書本說與了謝文華,讓他到時把這些書和《圖鑒》一起送到村子裡後再結賬。
謝文華送書來的這天正好是莫紫菀五歲的生日。
莫紫菀五歲的生日,和以往每年一樣,今年,宋南枝也是早早地就去了縣裡買布回來給莫紫菀做新衣,隻是今年的布料,比以往都好太多,是布行裡最好的料子。
她本想直接去成衣鋪買一件他們店裡最好的衣裳,可又想親手給孫女做衣裳穿,所以她也就不怕麻煩,買了布回來,又請俞思蓮幫她想了新樣式,兩人一起裁剪了,她才拿回去自己慢慢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