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公,方靖回去的路上陳國公說道:「沒想到韓學正出了國子監後還能保持初心,實屬難得。」
方靖應道:「是很難得,有了他們的作坊後村中百姓不但有工可做,有錢可掙,村中孩童還有書可讀,且還不收束脩。」
「為了村中百姓,他也算是費儘心思了。」方靖最後一歎道。
「他可找你提過什麼?」陳國公怕韓書賢是有所圖。
「未曾,從莫家的案子了結後到現在,若不是下官相邀,他也不會來京相見。」方靖說道,說完後還又補充道:「倒是送過禮節來家,每次都是派下人送來,送來後從未提過什麼。」
「我看忠義侯家越來越不成樣了,怕是再過些年,連現在的空殼子都難維持下去。」
陳國公和忠義侯韓超都是隨先帝一起打天下的臣子,隻是忠義侯府到現在愈顯衰敗景象,而現陳國公府上卻仍是天子近臣,深得皇帝的寵幸,府上還能再興盛個一兩代絕無問題。
忠義侯再不堪也還是掛著侯爺的稱號,國公爺能說,方靖卻是不能說,所以方靖隻當是沒聽見,但心裡越發的想要回去查找翻看韓書賢以前的案子。
有了陳國公府和方府同時都找了韓書賢每月定期送紙到各自府上在前,後又有杜文鬆找到了方靖問紙的來曆。
和陳良和,杜文鬆在用完了方靖送去的紙後,便找上了方靖問他的紙從何來?於是後又有了杜家找了韓書賢送紙到杜府。
隨著三家先找上韓書賢買紙,後漸漸地又有了其他人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藍灣村的造紙坊就在京中貴人圈出了名。
有如陳,杜,方三家一樣來訂紙的,也有聞到了商機來找韓書賢求合作的,其中最讓韓書賢氣憤的還是忠義侯府。
紙在京中貴人圈傳開來後,忠義侯府自然也知道了這事,不但知道了韓書賢在藍灣村辦了造紙坊,且還有吃食的作坊。
一開始知道韓書賢開作坊時,侯府裡的人無不幸災樂禍地恥笑韓書賢淪落為了一介低賤的商人,可是在知道京裡有很多權貴都找他買紙,以及京裡‘食客來供不應求的午餐肉,和烤鴨,烤兔都是他做的後,侯府眾人又像是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現任忠義侯夫人吳氏眼紅韓書賢現在掙的錢財,當即就抱怨了起來:「真正的是沒良心,掙那麼多錢也不送些回來孝敬孝敬爹娘哥嫂,真是個白眼狼。」
「他就是掙再多錢都和咱們沒關係。」韓明德也想那錢是自己的,可他也知道他和韓書賢現在沒關係了,韓書賢掙再多的錢都不會給這個家一文。
和韓明德的自知之明相比,吳氏眼紅讓她已經看不清,她隻想把韓書賢的銀子占為己有。
家裡要是有了兩個作坊的收入,也不至於入不敷出,有了這兩個作坊,她以後也不至於一年到頭連添個首飾都隻敢選便宜的。
吳氏見丈夫一點不上心,就知道這事隻有靠自己了,所以馬上轉身出門去找老忠義侯,她要把韓書賢有兩家賺錢的作坊的事告訴老忠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