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染在國外如魚得水,遊得可歡快了。
他剛到學校的第一個星期便受到同學們若有似無的嘲笑與排擠,見他一聲不吭,開始有人暗地裡找碴。
結果被他反揍一頓,並悄悄在對方的水杯裡加了一點料。
那點料是他姐小菱給的,土方,不用特殊配方治不好那種。
症狀是口腔臭不可聞,被人孤立至今。
貴族學校或許很乾淨,很陽光,在裡邊讀書的孩子卻未必單純。因為除了學校的老師,還有家裡請的家教,每天給他們分析各類人物的心理和對付手段。
當然,彆人有,小染也有。
在那邊打架、耍狠心眼不必顧忌母親,因此他在外邊過得忒自在,還結交了一群學習能力、脾性相當的小夥伴。
這是小能向小主人父母的敘述。
而小染親口說的版本是:“媽,看,這些都是我的朋友,我們正在組裝一架飛機模型,保證將來爸和哥看見了也要點個讚。”
每次通電話,他讓她知道的世界充滿陽光。負麵信息他從來不說,生怕母親搬去跟他住。
長大了,忘了小時候天天吵著要拐親媽離家出走的事。
他說的飛機模型,蘇杏見過。
不是玩具模型,而是小型直升機,能坐兩個人那種。
“是嗎?改天拍出來我讓你爸看看。”蘇杏十分配合,“你呀,就算做好也不許輕易試飛,會摔死人的,你要多為自己的小夥伴著想。”
“知道知道,到時候讓他們試,我不試。”少年笑嘻嘻地說。
蘇杏:“……”這臭小子。
小兒子心眼多,很多事不能直接訓斥,否則適得其反。
所以,她平時和小兒子通話都是一副無知的口吻,活像從未出過國門,對外邊的事物樣樣感到新鮮。
在談話中,她儘量把兒子導向積極的一麵,減少負能量。
三個孩子當中,要數小兒子的脾性和他爸最像。可他爸是因為少時的遭遇導致性情大變,爺倆的成長環境不同。
當然,除非孩子天性如此,沒法教。
而小菱,她的性格一如既往的開朗,和親媽聊天向來是報喜不報憂,和她說祖父的脾性其實不太壞。
還有,祖父對父親的評價不高,卻對那位去世多年的叔叔稱讚有加,好評如潮。
另外,小菱代表祖父向母親發出邀請,請她去女兒家作客。
這種客客氣氣的口吻,神叨叨的謹慎態度,不用找筱曼看,做母親的也能猜出一點意思。
女兒的手機可能被監控了,所以,蘇杏一口拒絕。
“你爸不喜歡我去那邊,你呀,安心讀書,將來畢業出來找一份好工作。”她如是說道。
小菱衝親媽嘻嘻一笑,連聲應是,對親媽的拒絕並不感到失望。。
唉,女兒目前的生活環境,蘇杏可不敢教她犯聖母病,那樣等於害了她自己,還是一切聽她父親的好。
至於小野的情況,看起來是最輕鬆的。
其實不然,要知道,他的團隊以及父親的團隊,都是擁有精明頭腦、走在科技最前端的人才。
以他的能力在這種群體中脫穎而出不難,用才華服眾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平衡好各組精英的競爭和在工作中產生的矛盾。
都是怪才,誰沒點怪脾氣?
小野兒時很受大家歡迎,這跟他長大之後的掌權能力無關。儘管他頭腦靈活,擁有一位成功上位的天才父親,如果他在管理上沒有真本事照樣被人看低。
所以,他的擔子反而是最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