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當然知道當年那個睚眥必報的刺頭小土匪,現在在山西混得是風生水起,連孔、宋、劉幾大家都被他拉成了一夥,又是辦鋼廠又是開藥廠的,但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也隱隱感到當年怕是小瞧了這個小土匪了。
不過現在這樣也好,周文越有本事,鬨騰得越歡,頭疼的可不是自己,而是那個山西王了,就讓這兩個滾刀肉攪一塊兒鬨去吧。
當收到劉若水的來電時,校長就沒打算反對,為什麼呢?就因為雖然這次肯定是要支援淞滬前線的,但是調動部隊是需要時間的,何況還有一個大困難沒有解決,那就是錢。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錢和糧,而現在的情況卻是無錢也無糧。
要知道由於九一八事變應對失措,麵對國內上下潮水一般的譴責和憤慨,再加上幾個政敵也帶頭跳出來發難,校長不得不宣布下野以對國人,直到前幾天一二八事變爆發後,才又重新出山。
結果下野才短短幾個月,回來就要麵對一個爛攤子,就是中央財政緊缺,現在連自己的嫡係中央軍都欠餉2個月了,所以校長回來這幾天什麼都做不了,隻能到處籌措軍費。好在一直支持他的江浙幾大財團都答應了給錢,可也需要點兒時間不是?
在軍費到位之前,部隊是不可能調動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舊軍隊裡,懷有國家大義和民族情懷的官兵終歸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奔著那點兒能養家糊口的軍餉來的,沒有那個將領敢欠著幾個月的軍餉還帶兵上戰場的,那是純粹找死的行為,弄不好還是被自己的士兵打黑槍打死的。
更何況一般上戰場前,按照慣例還要發一筆開拔費以安軍心,還要留一部分現金作為賞金和獎勵,以備一些關鍵戰鬥時用來激勵士兵的士氣。還有各種後勤供應,戰場消耗等等,處處都需要錢啊。
而周文的電報裡卻是明確了不需要中央一分一文,軍費自籌,這可就真的很省心了。
彆看隻是一千多人的部隊,如果能很快就開到淞滬戰場,對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第十九路軍官兵的士氣將會是極大的鼓舞和振奮,表明了中央對他們的支持和抗戰的決心,同時又能對全國民眾期盼中央奮起抗日的呼聲和群情激奮的情緒有一個交代。
校長可是通過英美方麵提供的情報得知正有大批的日軍和軍艦離開日本,向上海駛來,在這個危機時刻,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更何況周文的能力校長是清楚的,打仗確實是一把好手,隻要他上了戰場,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時的校長不過是故作姿態,正好拿捏一下這幾個黨部大佬,當初逼著自己
下野的也有這幾位的份,今天不讓你幾個把嘴說破,我就不姓那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