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戰術運用上卻是和一二八淞滬抗戰大相徑庭,指揮呆板,兵力調動緩慢,兵力不夠集中,變成添油戰術,對於戰爭的走向缺乏預見性和有針對性的部署。
等到日軍登陸杭州彎,迂回包圍中國軍隊側翼的時候,校長又應對失措,甚至還寄希望於國聯出麵調停,遲遲不願作出撤兵決定,直到4天後麵臨全線崩潰、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才下令在上海作戰的部隊全麵撤退。
撤退失機,倉皇下令,最終造成兵潰如山倒的局麵,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不必要的傷亡
那位校長在後世的曆史上就有過戰略上的高手,戰術上的矬子的評價,甚至後來的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的史迪威將軍還曾經嘲諷他的戰術指揮水平頂多隻能指揮一個團。
但是目前周文不可能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而且在這種高級彆的軍事會議上也輪不到他一個上校出來大放厥詞。
會議最終決定由十九路軍第60師一個旅從真如調防到蘊藻浜北麵的寶山和吳淞炮台一線,防止日軍攻擊吳淞炮台。
並將第61師和第78師全部投入目前的閘北至蘊澡兵前線,加強防禦,嚴陣以待。
但是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指揮部手裡的預備部隊隻剩下第60師的一個旅在真如,從路徑上來說,隻能及時顧及到閘北和江灣一線,再遠就有點兒鞭長莫及了。
而張華浜和蘊藻浜的後方就顯得縱深兵力不足,萬一第一線陣地被突破,缺乏快速補防和反擊的部隊。
這就是作為防禦一方的劣勢,你不知道敵人將會在幾十公裡寬度的正麵從那個方向上發起攻擊,那隻能在整條防線都要部署防禦兵力,還要在手中留有一定數量的預備隊以應對突發情況,這就導致兵力過於分散。
在中央軍第五軍增援上來之前,十九路軍的兵力部署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這時的蔣上將就有點兒為難了,本來把周文這支剛立下戰功的部隊派到蘊藻浜一線作為預備隊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但是考慮到這支部隊是中央軍的先遣部隊,如果發生激烈戰鬥,損失太大就不好交代,會直
接影響到接下來與第五軍的合作問題。
還有一個就是,雖然周文他們一次性打下了日軍四架飛機,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的戰鬥力如何還沒有得到證明,萬一是群樣子貨……那就會動搖整個蘊藻浜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