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怎麼現在才彙報上來?”
蔣上將一臉的震驚和惱怒。
情況一下子就清楚了,日軍來了一招狸貓換太子的把戲,用幾千穿上軍裝的武裝僑民,悄無聲息地替換了混成24旅團位於閘北一線的兩個大隊的正規日軍。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日本作為一個侵略國家,日本在戰爭前後都做了大量的準備,為了源源不斷的兵員,國家從小就培養日本小孩子參與戰爭的意識,小學到中學期間的各種軍事訓練從不間斷,訓練內容包括隊列、行軍、射擊和拚刺等。
所以他們的青壯年國民大多數都有一定的軍事素質,特彆是在海外的僑民,比如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民墾殖團和天津、上海等僑民聚集比較多的地區,日本當地駐軍還會定期組織僑民參加軍事訓練和軍事演習。
可以這樣說,這個時期的日本就是全民兼兵,這也是日本這個彈丸小國幾年之後,在身陷中國抗戰泥潭的同時,還敢和當世最強的美英等工業強國同時開戰的仰仗和基礎。
而這次,日軍在淞滬戰爭發動之前,就有預謀地在租界對僑民實施了動員並發放槍支,組織起了三千多人的僑民武裝,其中不乏有很多退役的日本老兵,這些老兵就成為了僑民武裝中的骨乾和基層軍官。
戰爭開始後,這些僑民武裝主要是負責日本租界的治安和後勤守衛,並沒有被派上前線。
日軍指揮官下元熊彌不愧是日軍中有數的戰術指揮高手,他在製訂這次進攻計劃的時候,就把這幾千僑民武裝也考慮在內,把手上的每一顆棋子都用到了極致,用了兩個夜晚的時間,就魚目混珠,在閘北前線悄悄用穿著軍裝的武裝僑民把兩個大隊的正規日軍替換下來。
而這些日本僑民的軍事素質並不算很低,跟在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後麵,裝腔作勢地發起幾次進攻都是有模有樣,導致前線的中國軍隊完全被蒙在鼓裡,從戰役的欺騙性上來說是非常成功的。
這下,日軍的整個進攻計劃就完全展現在蔣上將和蔡軍長的麵前,正麵強攻、登陸迂回、伏兵偷襲,可以說是底牌儘出。
但是,由於是倉促應對,十九路軍手中能打出的牌也不多。
經過蔣上將和蔡軍長幾人緊急商議,十九路軍的應急部署有三:
一是馬上給156旅發電,命令其不惜一切
代價死死頂住正麵日軍攻擊的同時,儘快轉移指揮部,防止日軍伏兵偷襲。
二是命令駐守廟行的中央黨部山西抗日義勇軍馬上前出,在156旅的側後方的蘊藻浜河岸布防,阻擊日軍登陸部隊,護住156旅的側翼。
第三則是命令張華浜防線的122旅速度派遣一個團,前去支援在河岸阻擊的中央黨部山西抗日義勇軍,一定要保住156旅的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