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隊形(2 / 2)

傭兵1929 山有意 2457 字 1個月前

其實不用張曉平的通話,周文已經看見遠方漸漸顯露的幾個慢慢移動的黑點。

三個全身都插著偽裝蘆葦葉的日軍尖兵很小心,每走一段都要停下來仔細觀察四周的環境,後麵的數十個日軍隊形散的很開,和尖兵始終保持100米左右的距離。

周文心中還是對這些日軍的戰術素養有些欣賞,尖兵和主力的距離非常合理,後麵已經按照戰鬥隊列展開的日軍隊形擴散得很開,中國軍隊要采用如此寬度的戰鬥隊形一般都要一個營的兵力,不然會導致兵力和火力過於分散。

而這支日軍部隊的指揮官顯然非常自信,也許他認為在如此寬度下他所率領的精銳手下依然能夠保持足夠的火力打擊力度。周文估計他的自信就是來源於這些日軍精準的步槍、機槍和擲彈筒的射擊技術。

這種隊的優勢形就是如果是遭受敵人伏擊的話,伏擊一方在伏擊陣地不夠寬,人數不夠多,火力不夠密集的情況下,很難在第一波火力打擊中取得理想的戰果。而如果人數太多的話,又難與躲過敵人尖兵的偵查。

一旦日軍尖兵有所發現或是被襲,日軍位於中央的四挺機槍和四具擲彈筒可以第一時間就地進行支援和壓製,特彆是左右都分彆有一個分隊的日軍拉出一條散兵線,好處就是一旦正麵遇敵,敵人強則左右就地防守,掩護主力的兩翼,敵人弱則在壓製住敵人火力後,兩翼乘機進行迂回包抄。

周文一看就知道這是日軍專門針對中國軍隊設置的戰術,就是欺負中國軍隊武器落後,射擊技術差,重火力稀少的特點。

如果中國軍隊人數少,伏擊的火力不夠集中和準確的話,在200米左右距離麵對日軍分散的單兵隊形,第一時間很難造成日軍較大的傷亡,如果放到100米左右距離又會被日軍尖兵發現。

而日軍的戰場反應速度是很快的,對麵槍一響,他們的士兵就馬上尋找掩體或是就地趴下,然後尋找目標進行還擊,同時他們的機槍和擲彈筒手就會迅速尋找我方的重火力和輕機槍火力進行壓製。

這個時期日軍的單兵素質確實很高,士兵的槍法精準,機槍和擲彈筒手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操控,可以說在100-200米距離內同等人數甚至兩倍人數的中國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日軍即使是最普通的一名擲彈筒手也隻需要試射兩發就能準確定位,第三發的命中誤差不會超過一米,而日軍擲彈筒50毫米榴-彈的絕對殺傷半徑為3米,有效殺傷半徑為5-8米。

日軍大正十年式擲彈筒的理論

射速是每分鐘20發,實際操作下來一個熟練的老兵能打出每分鐘18發的射速,如果加上尋找掩體和瞄準的時間,就以每分鐘10發的速度計算,那麼中國軍隊的一挺重機槍或者輕機槍隻要連續射擊20秒鐘左右,就有可能被日軍擲彈筒摧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