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再次沉思起來,他在考慮周文推測的可能性。
其實周文還真不是危言聳聽,曆史上的長城抗戰就是在明年,也就是1933年的3月,日軍在攻占山海關、熱河之後,又進一步向長城沿各軍事要口發起進攻。
又一次,長城眼睜睜看著侵略者的鐵蹄漫過了自己古老的身軀。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敵我雙方爭奪的重點是燕山山脈的長城各關口及附近的製高點,因此這次作戰被稱為“長城抗戰”。
而此次長城抗戰是民國軍隊不同派彆、不同所屬的軍隊的第一次聯合一致的抗日作戰。總數達25萬人的中國軍隊,包含有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和晉軍四大派係,可以說是中國軍隊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一次聯合作戰,對後來的全麵抗戰奠定了基礎。
但是,由於校長“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實行了“一麵抵抗、一麵交涉”的方針,缺乏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整個長城抗戰期間,隻派中央軍四五個師的兵力北上參戰,再加上作為前期戰場總指揮的那位少帥確實水平有限,對各不統屬的聯合部隊缺乏有效的掌控,既做不到令行禁止,更做不到賞罰立決,導致25萬大軍始終無法擰成一股繩。
但是雖然如此,這位張少帥的抗日決心還是堅決的,畢竟他丟失了東北後已經處於全國民眾口誅筆伐的風口浪尖,再沒有作為,就是手下的官兵也將會離心離德,再無人願意追隨他了。
長城抗戰開始階段,3月15日以前,長城各守軍接連打了幾場勝仗:冷口的進攻戰;喜峰口兩次繞攻;灤平青山梁阻擊戰;古北口阻擊戰等都重創了日軍,取得不同程度的勝利。
客觀的說這還是張少帥部署的結果。
但是等到少帥迫於丟失熱河全省的罪責下野後,那位外號叫做何婆婆的何上將主持北方軍事,戰場瞬間就轉入被動,各個戰場處處挨打,步步撤退,致使前線高級指揮將領抗戰信心動搖,由觀望到保存實力,消極抗戰,進而導致冷口失陷,全線退敗。
在周文熟知的曆史中,這位何上將的軍事生涯中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可見其人軍事指揮能力之平庸,而且其人對日寇畏之如虎,是南京軍委會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在這位何上將的部署之下,在戰略上消極防禦,死守陣地,被動挨打。中國軍隊處處設防,往往是一字排開,沒有縱深,消極死守,線長兵薄,工事簡陋,一點被突破,全線即潰。
周文看來,中國軍隊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超過日軍,而且有地形上的的優勢,如果在日軍進攻時,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大量殺傷敵人的生力軍為目的,采取運動戰、伏擊戰,夜襲戰,或派出小分隊,攻其後方,是能給日軍以殺傷或遏製其進攻的。
事實上,局部的出擊是有奏效的,如第29軍在喜峰口、羅文峪的夜襲作戰,是中國抗戰史上最經典的奇襲戰之一。
是役,29軍為爭取主動、消弱日軍的進攻勢頭,軍長宋長官決定進行夜襲。他在全軍挑選組織裝備著大刀和短槍的上千名夜襲隊,分兩路向蔡家峪、小喜峰口等處日軍發起突然進攻。夜襲隊手持大刀,奮勇衝殺。
而此時日軍還在夢中,不少日軍未及清醒即腦袋已經搬家。夜襲隊乘著日軍慌亂,一路向日軍縱深衝殺,接連攻占日軍十餘處據點,趁勢破壞了敵裝甲車、大炮、給養車、彈藥車等,繳獲無數。